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孙淼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留观科全力抢救病人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由“防”转“治”,各医疗机构迅速将工作重心转换到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上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蹲点发现,急诊仅是医院“保健康防重症”的一隅,省城各医院第一时间调整工作重心,各科室全力以赴打通“堵点”,攻克“难点”,让患者来了能收下,收下就全力救下,“医”起守护患者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1月12日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数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感染高峰期新生儿的“守护战”
新生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病区”,早产、复杂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危新生儿需要在这里得到生命支持。为了保护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治疗、照护。2022年12月20日前后,在新冠病毒最为肆虐的时期,很多临产的孕产妇也未能幸免,而医护人员更是大面积感染“减员”,为了让每一个小患儿顺利度过这个艰难时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克服万难、日夜坚守,为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筑就阻击病毒的“硬核”防线。
观察评估患儿病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喂养及护理,耐心安抚家属,对症治疗,时刻做好抢救准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告诉记者,新冠感染高峰期以来,新生儿科接诊和收住院的阳性患儿明显增多,在医护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工作压力反而增大,紧张忙碌超负荷成为新生儿科每名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去年12月初,医院针对孕产妇简化了就诊流程及会诊流程,感染新冠的产妇在感染楼分娩,全程都由新生儿专科护师照护新生儿;NICU病房内单独划分感染病区,更优更高效地保证母婴安全。新生儿科与产科、心外科等精诚合作,始终开通高危孕产妇宫内转诊和高危儿生后转诊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确保全省各地市的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转诊后能够及时住院并得到有效救治。
东院区新生儿科一直承担着全省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转运与救治工作,该类危重复杂型先心病患儿出生后若不及时手术常常难以存活。然而在12月20日前后,急救中心120转诊人员也陆续感染,导致短时间内的转诊困难,“我们想办法统筹协调,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于永慧告诉记者,12月份东院区接诊了8名复杂先心病患儿,新生儿科全力配合心外科施行手术,并与心外科监护室接力做好围手术期的全程照护。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人力资源最匮乏的那段时间,2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1名专培医师主动申请留院值班,和其他本院医护人员一起吃住在病房里,延长工作时间,有效缓解医疗人员匮乏状况。东院区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敏敏2020年作为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武汉的护理组组长,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12月下旬在家人陆续感染后,她顾不上家人,一直在医院连续值班2周时间,带领30多名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患儿的照护工作中,确保每一位住院患儿的医疗护理质量。
战疫“防火墙”里的“平凡英雄”
“留观科一病区急需一台呼吸机。”“好的,我马上派人送过去。”“同时来了好几位病人需要抢救,人手实在不够,谁可以支援一下?”“我这边能协调出一名护士。”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区的护士长群里,时不时发来求助,马上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援。留观科一病区护士长曹翠萍告诉记者,防疫新政公布后,原来的“一点两区”定点医院改为了现在的留观科,75张床位一直处于满员中。
“主任,我身体行,家里没负担,什么班都能上”“护士长,从今天开始我就可以闭环,随时上岗”……2022年12月8日开始大家陆续“阳了”,留观科一病区的护士一批批地“倒下”。有一天夜班原本需要4人值班,而仅剩的“一根独苗”肯定忙不过来,曹翠萍协调之后,董亚和董君媛主动报名,她们说自己的症状轻,能坚持。“她俩吃上布洛芬,穿好防护服,进入了污染区,这一进去就是12个小时。”曹翠萍回忆起她们毅然决然地走进病房,不禁潸然泪下,董亚和董君媛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可她们为了患者转危为安,舍弃了小家,奔赴了更需要她们的“抗疫战场”。看到患者们转危为安,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曹翠萍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22年4月20日医院成为“一点两区”定点医院,那时曹翠萍和团队就一直在感染楼抗疫,长期无法回家,有一次儿子的线上考试需要家长陪伴她都抽不出时间,觉得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可是身上的使命与担当让她义无反顾选择了坚守岗位。新一轮疫情暴发后,曹翠萍又开始了闭环管理,从去年11月21日开始,到12月30日才结束。作为护士长,曹翠萍凡事亲力亲为,即使“阳”了以后,回家休息的那几天也是不停地接电话协调各种事情,返岗后因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连续多天出现胸闷、憋气、咳嗽的症状,睡觉都不能平卧,然而她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提醒大家注意休息、多喝水。
前不久,一位泰安新泰前置胎盘的孕妇紧急送到留观科,因为孕周比较大,为了防止大出血,产科派出骨干支援,经过抢救,孕妇转危为安。曹翠萍介绍,目前接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多,“很多患者脉氧低,我们用上高流量治疗仪效果非常好,但是仪器设备很紧张,好在有全院的支持,多学科配合,没有耽误任何一位患者的抢救。”
感染高峰期以来,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院一盘棋,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守住了一条“看不见的生命防线”。
这些医护的“跨界”坚守
“骨呼吸科、儿呼吸科、胃肠呼吸科、妇产呼吸科……医院科室都变成了呼吸科。”各家医院都在举全院之力应对就诊高峰。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明德楼综合治疗一病区,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便见到了不少“跨界”医护负重前行的故事。
“为应对就诊高峰,医院统筹全院急危重症救治资源,成立了6个综合治疗病区,竭尽所能收治急危重症患者。2022年12月25日15时20分,我们接到医院通知,马上成立明德楼综合治疗一病区,迅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回忆起二十余天的“跨界经历”,该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主任刘文广印象深刻,对于一个外科科室来说,治疗新冠患者缺乏经验,接到任务后,大家心里没底。“虽然跨界,但我们有着坚实后盾,有曾驰援武汉、救治新冠患者经历的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巩会平担任医疗主任。”于是,原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全体医生,与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医生,快速形成了一支各具专长的医疗队伍。14名护理人员则来自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眼科、口腔科、手术室、心血管外科、崇礼楼综合治疗病区。十几分钟内,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各种仪器设备也调配到位。至此,明德楼综合治疗一病区1小时内创建完成。病区成立当晚就接收了6名患者,其中5名病重患者、1名病危患者。
“硬仗是在病区成立的第二天,为了尽快缓解急诊医学中心的压力,病区一口气收治了17名危重患者。”刘文广表示,巩会平将在武汉抗疫期间救治新冠患者的经验传授给大家,所有医护人员虽然来自不同的科室,但大家齐心协力,昼夜奋战,同时又充分发挥混编团队的特点,让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由专家团队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情分析、讨论,对病区患者进行了稳中有序的有效救治。不仅如此,病区护理人员的压力也很大,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预防压疮和肺炎。据了解,截至2023年1月9日,该病区收治了49名患者。
“30多名患者每天两次查房、调整诊疗方案,巩主任都要亲力亲为,其实她也是刚刚阳性后康复就投入到强度如此之大的工作中,连续几天吃住在医院,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护士长孟华告诉记者,在连续高强度忙碌后,巩会平感到胸闷不适,拖了三天才去做了检查。“当患者和工作摆在面前,任何人,没有第二个选择,我会、你会、大家都会尽力。”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