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新春走基层 | 年味里的民间高跷队

2023-01-13 17:47: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程祥

看到踩高跷的,就知年味近了。济南的小超高跷队已经表演高跷19年了,1月10日是他们今年第一次表演高跷。他们早上4点起床开始化妆准备,再坐车去表演高跷。

演员们和两米左右的高跷融为一体,各种高难度的表演,让观众频频叫好。班主王超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踩高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希望通过高跷表演给大家带来年味。

化妆

早上6点,济南的天还未完全亮,路上只有几个裹得严严实实晨练的人,哈出的气团成一团白雾,慢慢散去。

在市中区老商埠,小超高跷队的成员们已经化了很长时间妆了。他们在脸上先打一个白底,随后在脸颊抹上一抹红,然后互相画眼线补口红。班主王超在屋子中央检查大家的妆容,“来我给你填最后一笔。”“你把眼线重新画画,这样子没有神韵。”

在化妆间最里面的屋子里,还在上小学的沙琬茹正在和妈妈一起收拾。沙琬茹今年九岁,但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随队到各地演出了。沙琬茹的妈妈说,“孩子很喜欢这项民俗,有的时候就在附近练习高跷,同学们也会来看她表演。”

大家画好额头上的最后一笔,把跷腿和表演要用的物品收拾上车,准备赶往德州市齐河县演出。

早上八点的济南不再清冷,天慢慢亮了起来,太阳光给周围的建筑镶了层金边。

在大巴车上,班主王超开启了直播:来,我喊快乐不后悔,你们喊小超高跷队!

“今年我们小超高跷队头一场演出,大家为这次演出付出了很多,喜欢小超高跷队的关注我一下,我们队今年会去各地巡演,在济南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演出。”王超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说。

小超高跷队有三十多名成员,每年都会有不间断演出,春节期间有时一天要演3场,全年演150场左右,除了省内,他们还去过河北等地表演。

开幕

早上9点,齐河县表白寺镇。正值乡村大集,桑安路上人流如织,高跷队选择在大集一旁的路上进行表演。

准备的时候,今年70岁的高跷老人宋法廉和16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一旁耍起了摔跤,宋法廉将自己多年的摔跤技巧传授给小伙子。小伙子一身白衣,演的是旦角,但却对于民俗摔跤十分感兴趣,两人的摔跤把式引来众人一片叫好。

随着班主一声:“上跷!”,成员们停下手头的事情,爬上大巴车顶开始绑腿。王超介绍,高跷分文跷武跷,这次成员们穿的文跷,长两米。武跷比较短,在30厘米到70厘米之间不等,可以进行较高难度的杂耍。

早上九点半,表演正式开始,高跷队员排成两排开始游场。高跷上的成员随着鼓点开始在高跷上表演,表演武松打棒的演员,手持两根木棒打出一阵棍花。这时,周围赶集的村民都看到这边的热闹情景,赶忙往高跷表演的地方聚拢。

观众里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自己带的马扎上,每当高跷演员靠近时,都会使劲儿鼓掌。“太好了,这才有了过年的氛围,能看到高跷表演真的太开心了。”老人边叫好边告诉记者。

观众多了起来,演员们开始表演自己练习已久的“神龙摆尾”:演员排成一列,后面一位演员抓住前面一位演员的脚,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开始转圈。演员说,在这个节目中,开头和结尾的队员是最累的,也是这套动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苏洋雨今年28岁,他也是“神龙摆尾”中的一员。他对记者说道:“太累了,但说实话,我们真的很开心,能看到大家的笑脸很高兴。”

苏洋雨说,小的时候家对面就是村里的高跷队,当时自己每天去学习高跷,后来参加了小超高跷队,每年春节都会随队去各地表演。“实际上今年我来参加家里人是反对的,孩子刚刚三个月。我现在长胖了,180斤,上跷太危险了,之前就有一次我把高跷踩断了,从上面摔了下来。”苏洋雨边说边给记者看自己腿上的伤疤。

返程

最后一个节目,苏洋雨又踩上了高跷。

随着鼓点变得越来越紧凑,高跷上的两人开始接近,一人用道具打苏洋雨,而他在高跷上躲闪。

这个动作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从高跷上摔下来。鼓点密集的时候,高跷队的其他成员们聚了过来,随时准备保护摔倒的两人。

万幸,演出顺利结束,两人都安全地演完了节目,观众们更是一次又一次地鼓掌。

回去的大巴上,高跷队的队员们都渐渐慢慢睡去,车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班主王超已经经营小超高跷队19年了,王超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完全义演,叫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去各地表演,就图个开心,图个看到观众的笑容。一年下来,经营高跷队10万块钱的费用,慢慢地就收支平衡了。”

“但我们大家并不图钱,无论是我还是苏洋雨,抑或是小超高跷队的成员们,都是不拿一分钱。本次表演收入2000元,去掉车费800元,剩下的钱我们就一起吃个饭。”

表演进行时,王超在自己的直播间看到观众说小超高跷队是济南最好的高跷队,王超说了这样一番话:“没有谁好谁不好,都是为了年味儿,每位坚持高跷事业的人都很了不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