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金立红
济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工业强市,实现泉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强力带动与促进。日前,济南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济南大工匠”“济南工匠”的通知》,多位优秀职工荣膺“济南大工匠”“济南工匠”称号。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联系到其中三位“工匠”,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对工作要120%去投入”
52岁的李枝芳是此次评选活动中5名“济南大工匠”中唯一的“女将”。
从实验员到实验室主任,到研发部经理、酚醛树脂研究所所长、技术中心副主任兼高性能树脂研究院副院长,再到现在的酚醛事业部总工程师兼特种树脂研究所所长,她在酚醛树脂及酚醛基复合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和技术服务领域深耕不辍近30年。
“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对工作要120%去投入。”接受采访时,李枝芳这样表示。29年来,她开发出一个又一个高性能产品,填补了一项又一项国内空白,不断引领中国酚醛树脂及其新材料产业发展。
在圣泉集团,李枝芳先后研发了用于电子、军工、航天、页岩气开采、新能源、水处理、光伏产业等的新型酚醛树脂、聚苯醚树脂、双马树脂和热固性复合材料。她参与研制的酚醛微球作为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的保温涂层,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成功研究芯片光刻胶用高档酚醛树脂、5G材料用低分子量聚苯醚树脂,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主持开发的新型轻质阻燃复合材料成功用于高铁、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地铁、磁悬浮、民航、军工领域,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助力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发展……
“我个人能够取得成绩,应该归功于圣泉的企业文化、平台、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这四个方面。”李枝芳说,在圣泉有着“敢想好学、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多年来企业的领导层一直在制造业领域勤奋耕耘,踏实做事,不断创新,这也深深影响了她。
“做科研就好比挖一口深井,技术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井挖深。”李枝芳说,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但是真心热爱这项工作,是可以以苦为乐的。
在圣泉集团,李枝芳是有名的“拼命三郎”。这些年她的周末和节假日,不是在进修学习,就是加班工作中。她坦言,每当学到了新知识,开发了新产品,解决了技术问题,自己就会感到兴奋。
凭借着这种精神,李枝芳先后主导过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改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节能重点工程、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及24项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她本人也获得山东省优秀发明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工匠、济南市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涂附磨具行业技术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用最不敢想的办法去试试”
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店子村,坐落着一家占地200多亩的工厂。这就是当地闻名的平阴县玛钢厂,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大工匠”获得者张进军就是这里的一名铸造技术员。
工作25年来,张进军熟练掌握铁水化学成分的控制技术,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擅长对不同产品进行模具的最优设计,荣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铸造大工匠、山东省金属制品行业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轻工联社首席技师、泉城企业突出贡献技能人才、济南工匠。
1997年,张进军大学毕业后入厂,那时的玛钢厂还是一家手工作坊。“地摊式工作,全都是手工劳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十分落后。”张进军心里却没有一丝失落,因为在农村长大的他,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他坚信,只要好好干,一定能走在同行前列。
肉眼辨别铁水成分比例,是张进军的技术绝活。为了练就这一技能,张进军带着团队全天紧盯铁水动态,观察铁水亮度、火花、凝固结膜等情况。历经三年,张进军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法。“现在,我的徒弟们每天也会盯铁水。有许多说不出的工作心得,得靠自己长时间积累、去领悟。”擅长对不同产品进行模具最优设计,也是张进军的特长。在他看来,“最优”有时候就是“最不可能”,要大胆尝试,用最不敢想的办法去试试,反而有可能成功。
在张进军看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借助公司搭建的“全员创新”平台,带领创新团队不断探索实践,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开展80多项工艺革新,取得专利32项。值得一提的是,张进军带领团队研发出可锻铸铁金属材料及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头自动切削设备,是张进军的一项重要发明专利。这项发明,让生产效率提高10%,年节约成本155万元。“通过气缸带动前部挡件杆和后部挡件同时上移或下移,实现送料装置一次只能推送一个加工件。”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可减少因用木槌敲击砂箱造成的错箱废品,提高铸造合格率,解决因脱箱造成的人为错箱,减少人为错箱造成的废品。
日常工作中,张进军不仅率先垂范开展创新研究,还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他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每年开展技术培训40余次,累计培训职工1500余人次。同时围绕企业生产重点任务,创新采取以训代研的方式,带领工作室成员在一线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
2021年,在张进军的努力下,企业中有3名职工晋升为技师、62人晋升为高级工。与此同时,张进军也被聘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客座教授,线上、线下累计授课30余次,引领学生毕业后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庆坤是山东汇丰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技师。他先后荣获山东省金属制品行业大工匠、第十三批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此次荣膺“济南工匠”称号。
刘庆坤一直在铸铁领域内深耕细挖,针对传统铸铁材料强韧性相互制约和低温冲击性低、易腐蚀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从材料的宏、微观界面控制入手,进行调质配比,在先进铸铁领域解决了铸铁新材料成型制备与性能提升的难题。
在他的努力下,卷筒工艺出品率由原先78%提高到现在85%,成品率由原先的87%提升到98.5%,使公司铸造水平保持行业领先。随着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丰富,铁水熔炼他能够用肉眼,根据铁液沸腾波纹,铁花跳跃高度和频率,准确判断铁水温度和球化情况。根据热处理后的产品敲打声音,判断产品硬度是否符合要求,练就了“火眼金睛”和“耳听八方”的本领。
作为民营企业,他意识到,产品普遍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这一瓶颈,是由于缺少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导致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场战役,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次新生,为了把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有效结合,刘庆坤投身企业生产科研一线,解决了新材料成型制备与性能提升的难题。同时,依托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投资6000万元新上特种复合材料自动生产线,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50%。
2019年,刘庆坤为企业开发“高性能重载卷筒”产品,在国家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陈蕴博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