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2022年,他们曾把“家”搬进医院

2023-01-01 09:43:4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2年,卫健人坚持抗疫保医,做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对于济南,2022年是并不寻常的一年,疫情防控几乎纵贯全年。其中,3月29日,趋势平稳的疫情防控形势突然拉响警报。彼时,那轮疫情被称为新冠“倒春寒”。暑去冬又至,根据研判,原本预计2023年1月出现的疫情高峰提前到来,出现在2022年12月底。此时,济南正在正面迎战第一波疫情冲击。

一如过去的两年,2022年,济南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等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不同于过去两年,2022年,医护、急救等济南卫健人迎来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从收拾行装住在医院到感染后坚守岗位,在疫情防控不同时期,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健康,助力济南“硬核”突围。

他们,曾把“家”搬进医院

本报“3.29”疫情期间,相继刊登《这里从未按下暂停键》等文章,报道省城医疗机构医疗救治情况,不少医护人员直接拿着行李住进了医院,其中不乏双医护家庭,只能将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照顾。

在疫情防控进入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开启快乐的地铺生活!我们一起加油!”的一段小视频曾一度刷屏,视频中的主角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员,她们脸上带着微笑,没有一丝不悦。当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该科护士长刘爱虹时,她表示,新生儿科守护的患者是一个极特殊群体——早产儿甚至早早产儿或罹患急危重症的新生儿。他们救治的不仅是一个个小生命,还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当科室先后派出十余名医护人员赴外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支援全市核酸采样工作时,临时管控在家的医护人员纷纷主动申请回归工作岗位,其余人员也都主动把“行李”搬进了科室。

也是在那段时间,“病人在这边测了核酸,但这心梗等不及出结果,怎么办?”“核酸结果超过48小时,主动脉夹层,先抢救还是等核酸结果?”……频频成为济南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一道道重大考题。“特殊时期,医院对急诊手术流程进行创新性再造,使特殊时期的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全流程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确保每一例急症手术都能顺利进行。”采访时,济南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曾坚定地表示。

……

2022年5月8日,济南实现本土阳性感染者“零新增”,自“3.29”疫情以来,历经40天的严峻防控考验后,济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守住了医院治病救人的节奏不被打乱,疾患群体的治疗没有暂停。

他们,忍病痛说义不容辞

对于济南,新冠疫情防控几乎纵贯2022年全年。暑往寒来,经过此前1个多月的全城抗疫,济南大大迟滞了新冠疫情冲击的速度,延缓了病毒对人们的正面侵袭。尽管奥密克戎及其分支毒性减弱,但其传播极快、隐匿性极强,这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当“阳了吗?”成为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当因“邂逅刀片株、发烧株、咳嗽株、眩晕株”等备受奥密克戎煎熬时,曾把“家”搬进医院的他们,又以怎么样的方式守护自己的患者呢?

“从早上开始就不停地有新患儿入院,这已经是第8个患儿,也是当天接收的第6个明确诊断新冠感染的新生儿。”一段时间以来,山大二院新生儿科的负压病房里每天都不断地有确诊患儿入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从医院产科出生后直接入住新生儿科,有的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来到这里······在连轴转的紧急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千般小心,山大二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还是陆续发生了感染,刘爱虹也未能幸免。

记者了解到,一如2022年春天,刘爱虹已经在科室打地铺整整一个月了,科室的大事小情不曾给她一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劝说她回家休息。那天,她的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我现在症状不重,还能坚持,你们要做好防护,离我远一点!”刘爱虹却说。之后,高烧、咳嗽、全身的疼痛,让她无法继续坚守,不得不回家休息。其实,与其说是休息,不如说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躺在病床上,她依然通过微信、电话操心着科里的大小事宜。烧退后,刘爱虹便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使命。”2022年12月23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林兴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院有1500余名护理人员,感染后7日返岗率99.15%,5日返岗率83.18%,平均返岗时间仅为3.85天。

近日,户克庆收到了一封来自姜先生的手写感谢信,满满的一页纸都是该患者对户克庆的感谢,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给2022年的寒冬添上了一抹暖色。

36岁的姜先生来自烟台招远市,辗转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找到户克庆,在进行初步检查后,姜先生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原定于2022年12月21日实施手术。但连续两天胸痛中心均有医生因新冠感染发热回家休息,户克庆在手术当天一早也出现了发热症状。看到户克庆的身体情况,同事们建议可以把姜先生的手术延期进行,“我自己的身体我有数,坚持完成这台手术没问题,而且一上台,精力高度集中,谁还能感到发烧难受呀!”户克庆说。

户克庆的助手张佳兴医生全程目睹了手术过程,他表示,在辅助户克庆主任手术时心中满是敬佩与担心,他的专业水平在业内众所周知,但患者的病情复杂,他也是捏了一把汗。“为了患者血管能够开通,早日康复出院,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户克庆表示,济南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团队始终以患者满意为宗旨和动力,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医护人员也有生病减员的情况,但从未因此耽误一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他们始终以守护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责任。姜先生在信中写道:当我被告知“通了”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已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谢谢……

“背负生命,我们没有退路!”“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只要有一个人,我们的阵地就还在!”······户克庆、刘爱虹是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缩影”。2022年11月11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12月7日,“新十条”落地执行。全面放开背后是防疫模式的调整,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所有人都在咬着牙坚持,拼尽全力去守护着那份医者的责任与誓言。

他们,只要能说话就能在岗

“您好,这里是120。病人哪里不舒服?”“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马上派车。”如果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阵地,那么,120急救像一座桥梁,缩短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当救护车亮起警示灯行驶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于患者而言,那便是生命的希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上一次走进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室,还是在“3.29疫情”结束后,采访2022济南“战疫榜样”获评人员。“当前,全市疫情防控态势平稳,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作为急救人的责任与使命。”面对荣誉,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部部长尹松如是说。再次走进这里,仍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接线调度声。受冬季低气温叠加新冠病毒双重影响,近期,济南市急救中心各项工作异常繁忙,其中调度员们全员上岗、闭环管理,保障120正常运行。

从2022年11月23日开始算起,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李娜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自嘲是“天选打工人”的她说,只要自己还能说话,就一直坚持在岗位上。李娜粗略算了算,这段时间,经她手的任务单已有5000多单,这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她不能停下来。在工位上,她几乎是不间断地与车辆联系调度,一条条急救指令被有序下达。

济南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徐晓旸表示,近日,急救中心日均接处警量已经增长至日常的5倍,日均出诊量增长50%。工作量的激增和调度员阳性感染所造成的人员减少,让大家压力倍增,调度员值班班次已最大限度加密。

“为了避免集中感染导致减员,这段时间一线调度员都是闭环管理,还有些人直接住在办公室。”徐晓旸说,在闭环管理场所还设置了4个阳性调度员专用席位,阳性的调度员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上岗参与值班。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