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穿古今 满庭芳,济南的茶味

2022-12-24 10:07: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干烘茶种植园(资料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深深镌刻于民族血脉之中。茶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饮品,饮茶便成为中国人最富有情趣、最具有全民性的生活习俗之一。借由茶马古道拓宽受众,从丝绸之路走向远方,茶超越了中国文化领域的范畴,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饮品。日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登热榜。

位于济水之畔的济南,百泉争涌,名仕聚集,上通京畿,下连苏沪。淙淙涌泉为茶增添香气,文人墨客为茶增添雅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茶的交流互通提供便捷,孕育了独特的济南茶文化。

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自古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践行人在草木之间的耕耘,不断赋予茶更多的风味变化和文化内涵,让茶成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和传播体。茶也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俘获饮茶者的心。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自古以来,便有这样的说法流传下来。茶品质好坏要通过冲泡品饮才能鉴别,而要想泡好一杯茶,选对茶具和泡茶用水都十分重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有“精茗蕴香,借水而及,无水不可论茶也”的说法。水赋予茶以生命,茶中的精华也融入水中,让人得以品尝其中之味。

济南地下泉脉遍布,72泉名扬天下,便也为这里的茶增添了独特的茗香。曾经,饮茶习俗在南方较为流传,在北方却略逊一筹。唐代封演编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了唐玄宗年间从济南灵岩寺中逐渐兴起并流传至民间的饮茶之风。因此,济南也被称为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明崇祯年间《历城县志》的编纂者叶承宗在其《趵突泉》一诗中,曾写“岂必溪畔茶,但饮波心水”,诗句有注释“泉旁原有茶树”。济南便有泉水与茶树相映相辅的情志与雅趣。茶文化从济南逐步向北方蔓延,可以说,有天时地利的极大优势。

文人雅士喜茶品茶,并借茶言志,也为茶增添了许多的情志。宋代饮茶之风盛行,点茶居四大雅之首,在文人的生活之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李清照是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茶是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她创作的许多与茶相关的词句也为我国茶文化增添许多诗情画意。比如,她在《鹧鸪天》写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这里的团茶即为宋代时期的茶饼,需煎饮用之。团茶虽苦,其中味道与雅致也为文人墨客所爱。

从地域飘出的特色茶香

有地下涌泉为烹茶之水,又有文人名士为茶增添情志,济南的茶品与饮茶习俗也不断丰富,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与茶相关的非遗项目便源于济南。

在莱芜及周边地区,有一款广受百姓喜爱的茶品,名为干烘。干烘茶辐射齐鲁大地,因此也被称为齐鲁干烘。干烘茶又名黄大茶,源于安徽省霍山、六安一带,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黄大茶为半发酵茶,叶如金钩,色泽油亮,茶汤红润,火香袅袅,浓艳清澈。这款茶具有浓烈的老火香,且馥郁持久,十分耐泡,广受百姓喜爱。

据悉,明代时期,黄大茶经莱芜地区贸易集散,逐渐在鲁中地区流行开来。清朝中期,莱芜辛庄人吕清梅经过潜心研究,通过传统手工堆积、闷黄、木炭烘焙等技艺制成干烘茶,便是如今的山东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的前身。

时至今日,齐鲁干烘仍然是许多人记忆中家乡茶的味道。为适应当代人的饮茶习惯与消费水平,创新研制的升级版齐鲁干烘融入了祁门红茶与大红袍茶的加工工艺,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饮茶习惯,也推动了传统非遗产品的转型和升级。

同样以源自安徽的黄大茶为主要材料的山东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还有金凤城红茶制作技艺。金凤城红茶起源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其创始人贺殿杰从莱芜大王庄镇下崮村出发,寻访江南,遍游茶乡,返回家乡后,他创办了莱芜最早的茶行。几年时间内,茶行生意兴隆,名噪一方。

随着时代的变化,即便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之上的饮茶人,所偏爱茶的口味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人们选用黄大茶的粗料大叶进行茶叶制作,贺氏茶行改选头等牙尖为基材,借鉴闽茶制作工艺,独创地方特色口味,推出了新品牙尖黄大茶。这种新兴的茶更符合当时人们对茶的喜好,推出后也得到茶客的喜爱。这种红汤的黄大茶就是今天金凤城红茶的源头。如今,金凤城红茶也在不断创新,与莱芜特产生姜相结合,研制的香山姜茶也广受百姓喜爱。

由茶延伸的多元生活方式

中国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色。隋唐之前,简单易操作的煮茶法广泛流行;唐代,茶叶采摘后被制成茶饼,煎茶法便成为更适合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方式及斗茶风气盛行起来;元明时期,茶被炒制后制成茶叶,才形成如今常见的冲泡饮茶法。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点茶法广泛流行,并流传至其他国家及地区。点茶也是济南章丘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将茶碾成粉末,放置于茶盏中,再以沸水注入,冲点成茶汤,用茶筅搅拌击打茶汤,便是点茶之法。点茶时所使用的茶及水的多寡、击拂的手法、注水的角度等,皆有技巧,茶艺及茶道便在其中显现。

用点茶法冲泡好茶汤后,茶粉因剧烈搅拌会让汤面聚集一层细密紧致的泡沫,此时,用清水注入汤面,便会使部分泡沫破灭,留下白色的痕迹。善于把握生活中细节的雅士便使此成为作画的过程,茶汤面为画布,茶匙为画笔,清水为墨,一幅幅大雅之作转瞬即逝,也造就了这种短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个作画的过程便是分茶,或称为茶百戏。李清照在其词作中也对此有所记录,《满庭芳》中写道“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茶在中国是最为普及的一种饮品,人们不论身份、职业、年龄,均可以在其中寻觅到所喜爱之事。茶中有文人雅士对旷达自由的追求,也有普通百姓对惬意松弛的消遣。茶社、茶馆等是百姓社交、休闲的场所。据记载,两晋时期便有茶馆的出现。

上世纪20年代以后,相声日渐成熟并进入茶社,茶社便也承担了一份新的社会功能,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济南晨光茶社是济南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由著名相声大师孙少林与恩师李寿增联合大观园一起创办。这里是茶社,也是曲艺、相声表演的场所。如今,晨光茶社依然保留着相声演出,为百姓休闲生活提供乐趣。饮一壶热茶,听一段相声,传统文化的氤氲便穿越时光,延续至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