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走近英雄山路“提篮族”——他们也想与城市并行

2022-08-23 10:37:0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见习记者 刘沛然

三两个提篮,一个扁担,在济南市市中区的英雄山路沿线,时不时就能看到几名提篮小贩,他们或三两成群,或独身一人,提篮里都是些果蔬、鸡蛋之类的农副产品。这些“提篮族”们大都有着一个相同的身份:来自济南南部山区的村民。

今年60岁的范立方就是“提篮族”中的一员,每天她会乘坐连接城区和南山的883路公交车,从自己的家柳埠街道出发,来到二七新村站点附近,售卖自己种的瓜果,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我卖一天就站一天,没法儿坐,城管查得严,我得随时准备换地方。”范立方说,“要是能有个固定的地方允许我们卖东西,那是再好不过了。”

一位来自济南南部山区的果农正在英雄山路旁售卖水果

一位果农正在济南民族大街市场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售卖水果

“举重若轻”

“今天早上刚摘的,南山本地桃,又脆又甜。” 烈日炎炎,在英雄山路与二七新村中路的交叉路口,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subaoxw.com)记者第一次见到范立方时,这位头发些许花白、皮肤黝黑的老人正在帮买桃的路人挑着桃子。

范立方告诉记者,她来自南部山区的柳埠街道,家里有五亩山地。每天都要挑着扁担提着篮子,乘坐883路公交车到二七新村站下车,到路边卖自己种的瓜果蔬菜。

像范立方这样的“提篮族”还有多少人?这些“提篮族”集中在哪些地方?带着这些疑问,第二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了范立方的家——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后行村。

清早7点,在883路后行站站牌,记者见到了范立方。她正将两袋刚摘的鲜花椒放到站牌处,还来不及打招呼,范立方又匆匆返回家拿来扁担,这才坐在站牌的椅子上与记者攀谈起来。

范立方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她就起来去地里干活了,“每天卖的水果都是早晨现摘的,产量不大的时候,就我自己去摘,要是忙不过来了,邻居也会过来帮忙。”

正说着,范立方突然起身向前快步走去,原来是帮忙摘桃的邻居推着车来送桃了。范立方和邻居一同将桃子从推车上提了下来,用扁担把篮子挑到站牌放下。

只见范立方的动作行云流水,两筐桃的重量对她来说,好像“小菜一碟”,但其实两筐桃足足有120多斤。

60岁的年纪,范立方看起来要比城市里生活的同岁老人显得苍老许多,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一位果农正在登上开往济南市区的公交车

88路公交车

“早上摘完桃也没来得及收拾,身上都是露水,我得先回家换身衣裳去。”东西都放好以后,范立方起身回家换了身衣服。范立方的家就在站牌对面,收拾好后,她又回到站牌旁,和记者一起等待着883路公交车到站。

“今天肯定是开得慢的那个司机值班,这都八点十四了,还没有到呢。”范立方和一同等车的同村人闲聊起来。长年累月坐同一班公交车,范立方已经对这班车的到站时间、今天哪位司机轮值了如指掌,“开883路的司机都是我们柳埠的,今天值班这个司机肯定是住在黄巢的那个。”范立方说,“天天坐,跟司机都很熟了。”

正说着,883路公交车向站牌驶了过来。范立方动作麻利地挑起篮子,待公交车缓慢停稳后,她先把几袋轻的桃子、花椒从后门放到车上,又和几个一起坐车的邻居合力把两大筐桃也抬上了车。一切收拾妥当后,公交车门缓缓关闭,范立方才得空从口袋里掏出来老年卡,走到前门刷卡。

883路是88路公交车的支线,88路公交车起于仲宫站,途经领秀城、英雄山风景区等地,止于经八路青年西路站,总共10条支线。 范立方告诉记者,夏天第一茬桃子刚下来的时候,村里有不少果农跟她一起坐883路公交车进城去卖桃,“那时候,公交车过道上就堆满了装着各种水果蔬菜的篮子,像个小集市一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这条线路的公交车每天往返于南山与市区,许多南部山区的农民都会早上乘坐这辆公交车进城卖菜,下午五点半坐最后一班车返回南山。也因此,88路公交车路线上的市中区英雄山路周边成为了“提篮族”最聚集的地方。

从后行站驶往二七新村站,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这段时间也是范立方一天里少有的休息时间。

“乐此不疲”

到达二七新村站时已经将近上午十点钟。范立方拿起扁担挑着篮子准备下车,车上的其他乘客也很热心地帮忙将装着桃和花椒的篮子搬下车。

下车后,范立方提起两篮桃子就朝着站牌旁的一家卖牛杂汤的小店走去,“我一般每天拿四个篮子,篮子太多行动不便,我就放这个店里两篮,我先挑着两篮卖,卖完再去店里拿另外两篮。”范立方说,来了这么多年,跟这家老板很熟了,平时也会送些桃子给老板。

在英雄山路上,不乏像范立方这种“提篮族”,卖的都是些桃子、玉米、南瓜、鸡蛋之类农副产品。与更常见的游商小贩不同的是,“提篮族”卖的都是自家种植的,因为产量不大,为了能多卖些钱,才选择进城零售。

“我老伴儿过世了,闺女儿子在高新区上班,平时忙也不经常回来,家里就我一个人,不如出来跑跑找个事儿做。”烈日下,不到二十分钟记者已经汗流浃背,而范立方却仿佛不受影响,甚至“乐此不疲”。

“我提篮子来城区卖水果已经有十多年了,那时候市区还有集市,十六里河集、八里洼集、泺口集、凤凰山集,五天能赶四个集,没集的时候我就歇一天,直到七八年前这些集都没有了,我就改成天天来这边。”范立方告诉记者,平时会有三两个同村的邻居跟她一起到这附近卖桃卖玉米,但是今天只有她自己来了。

“无处容身”

“我每天都是早上八点从家里来,下午五点半坐公交回去,卖一天就站一天,不敢拿着小板凳,没法儿坐,城管查得严,随时准备换地方。”售卖的间隙,范立方的眼睛还不时地扫视着四周。

正说着,范立方突然弯下腰拿起扁担准备挑起篮子走,“看见城管的巡逻车了,一会他们过了红绿灯肯定要查我的,我得赶紧走。”范立方边挑起篮子边跟记者说。

对于城管的执法,范立方表示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她也表达了自己的难处,“现在集市取消了,我没有地方去卖了,在路边摆个篮子卖不符合城管的规定我也知道,但是没办法,小买卖难做啊,菜市场摊位费又贵,连个本钱都卖不够,实在去不起。”

“因为怕被城管查到,我就只能到处换着地方卖,有些想稍晚回来再买我桃的顾客,还有吃过想再来买的顾客,想再次找到我就很难。”范立方无奈地说,没有固定的地方,让她难以留住回头客。“如果还能再跟以前一样,有个固定的地方允许我们这些老百姓卖东西,那是再好不过了。”范立方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除了88路公交车,还有一些“提篮族”,是利用自己家电动车、摩托车之类交通工具进城售卖。受交通工具和里程的限制,这些“提篮族”大多集中在靠近南部山区的城市近郊。

沿着英雄山路向南,在市中区望岳路上的某小区旁的路口,就是这类“提篮族”一个聚集点。卖桃的,卖南瓜、茄子的,卖核桃的,每天早晚人流量大时,都有七八个“提篮族”在这里摆摊。

“我们小区门口经常见到这种挎着篮子的商贩,平时回家路上看着新鲜就买点水果蔬菜,挺方便的。但是有时候也比较影响交通,尤其是我们上下班高峰期,这些小商贩摆摊占用道路,也时常造成拥堵。”一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有些“提篮族”走了以后会留下一些垃圾,也影响周围环境。

“每年果蔬集中上市的时候,我们接到的针对‘提篮族’的投诉都不在少数。”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十六里河执法中队副队长公维利告诉记者。

“堵不如疏”

“我们也希望农民们能够把果蔬尽快卖出去,多赚点儿钱,但是作为执法人员,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占道经营的行为进行劝导和取缔。”公维利对记者说,如何把市容秩序照顾好,各方面都照顾到,达到几方共赢的局面,是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在“提篮族”们主阵地——市中区,城市管理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曾经,在88路公交车经八路青年西路站,也总有来自南部山区的村民沿街摆摊,售卖自家产的农副产品。

“每当发现时,我们都会上前劝阻,但他们流动性很大,很难管理。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市容市貌改善,也不利于城市管理和交通出行。”泺源中队副中队长王德强告诉记者,为了能多卖些钱,“提篮族”们就和他们打起了“游击”,“大家的出发点都没错,实在是各有各的难处啊。”

经过辖区泺源街道办事处、泺源中队及民族大街市场管理公司联合协商,在民族大街市场入口的一处三角地儿,设置了一个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专门用于南部山区农民销卖自产的农副产品。面积40平方米左右,可同时容纳20个摊位。

“设这么个地儿挺好,不光解决了果农菜农农产品滞销,还给我们买到农产品提供了便利,不用跑大老远买土特产了。”在助农直卖点买菜的居民王大爷连声称赞。

“我们规划了这个位置,是针对南部山区的村民售卖自产的农产品,不允许批发商贩使用。”济南民族大街市场部经理苏利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分辨在这里售卖的是不是农民自家产的东西,不是批发销售,市场会要求使用的商贩出具村委会开出的证明,证明是村民自有果园,从事水果种植。这一严格的管理方式,为了助农直卖点服务村民,又加了一重“保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