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济南市钢城区:以工业强区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图景

2025-08-14 10:36: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见习记者 王浩酾

 

山东高速莱钢钢构生产车间为生产提供持续“源头活水”

在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济南市钢城区于8月13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展示其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创新实践与成果。钢城因钢建城、因钢兴城,作为全国唯一以“钢铁”命名的城市,这里承载着全省14%的钢铁产量,是济南工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浪潮中,钢城区锚定“工业强区”战略,以“3+2”主导产业为骨架,以项目招引为引擎,以优质服务为保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工业发展答卷。

抓主业、调结构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做强

钢城区立足“钢铁基地”的先天优势,主动对标济南市“13+34”产业链体系,精心培育钢铁、先进材料、新能源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壮大精密铸锻与装备制造、绿色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两大特色产业,既让传统工业底色更加鲜亮,又使新兴产业成色愈发充足。

在产业集群化发展领域,钢城区交出了“国家级+省级”的硬核成绩单:精密锻件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精品钢精深加工、粉末冶金产业集群则双双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粉末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8%和19%,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老企业是工业发展的“压舱石”,激活老企业就是激活发展新动能。钢城区通过“技术改造+数转智改+增资扩产”三重路径,推动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今年以来,全区新实施83个工业技改项目(总投资127亿元),推进14个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促成亿金传动高性能传动轴等38个转型升级项目落地(总投资32亿元),让一批深耕钢城数十年的老企业重焕生机。

绿色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钢城区细化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目前,精品钢产业已实现全流程环保绩效A级标准,打造出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全区成功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初步形成由3个绿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钢城经济开发区)构成的“绿色矩阵”。与五年前相比,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8%,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0%左右,传统“钢铁基地”正加速蜕变为绿色发展新高地。

抓项目、促招引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钢城区以“项目提升年”为抓手,从项目建设、招引到谋划,构建全链条推进体系,为工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项目建设“主战场”,钢城区按下“快进键”。全区确定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206个,其中工业项目118个,总投资达459亿元。为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快、投产达效”,钢城区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组建专班破解土地、资金等堵点问题。今年以来,贝迪超低能耗系统产业园等77个工业项目顺利开工,鲁欣粉磁新材料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落地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以沿链招引促链条延伸。钢城区遵循“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思路,聚焦主导产业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目前,全区重点在谈项目145个,计划总投资451亿元,其中制造业产业链群项目109个,计划投资270亿元,涵盖钢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核心部件等领域。今年已签约落地优质项目74个,按计划年内还将攻坚签约40个以上,为产业集群“强筋健骨”。

以项目谋划促产业集聚。钢城区围绕重点产业沿链谋划项目102个,总投资357.8亿元,其中55个项目已开工,落地转化率达54%。在“3+2”主导产业中,75个谋划项目已有51个开工,开工率68%;与山钢集团联合打造的山钢高端智造产业园,目前已洽谈项目53个,6家服务合作伙伴签约,7个项目落户。此外,针对工业机器人、智能激光装备、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谋划的13个项目已有5个落地,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抓服务、强保障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优质的产业生态,是企业成长的“沃土”。钢城区从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在企业培育上,钢城区构建“梯度成长”体系,形成“规上企业引领、亿元企业支撑、品牌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58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43家;培育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等品牌企业112家。同时,推动27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培育市级及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4家,企业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是工业升级的“核心密码”。钢城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梯队,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2家。创新平台建设同步发力,区科创中心、区产业研发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00个。数据显示,全区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超6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6%,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引擎”。

服务保障的“温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钢城区推行开办企业“6120”标准,实现“全程帮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服务。深入开展集中服务企业活动,组织精品钢、装配式建筑等领域供需对接活动27场。强化金融服务,帮助16个重点项目、935家中小微企业新增各类贷款额度29.1亿元;“钢城人才20条”政策落地见效,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211人,引进青年人才34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活水”。

站在全市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的节点上,钢城区正以“再出发”的姿态,加快推进金雷高端装备科创产业园等32个亿元级项目建设,深化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这座因钢而生、因钢而兴的城区,正以工业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更多“钢铁传奇”。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