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缤纷暑假已经到来,暑假的闲暇时光正是同学们开阔眼界、锻炼自我、放松身心的大好时机。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生活,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有趣又有意义的暑假实践活动,丰富假期体验,收获一段段难忘的假期记忆。
探寻泉水印迹增强保泉意识
提升泉城小主人的责任感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济南娃从小听到大的话语,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济南的城市发展和传统文化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日前,济南市历城区河东小学开展了“寻泉水印迹,品泉城文化”实践活动。沿护城河南岸徒步前行,路过一汪汪清泉,寻泉小队的队员们争先恐后当起了寻泉使者,轮流给大家讲解此处泉水的由来和故事,让队员了解了泉水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地理知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魅力。
寻访名泉中,队员们不仅学习泉水知识,体验父母和同伴间陪伴的乐趣,也感受着济南泉文化的独特魅力。身为济南人的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泉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泉生济南”,这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千年古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滋养了一代代济南人。赏泉活动后,队员们意犹未尽,他们用手抄报等形式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泉城印象。
泉水是济南人最大的财富,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是济南的母亲河,滋润着世代泉城人。节水保泉,从我做起。队员们拟定节水保泉倡议书,共同倡议:让我们携手爱泉护泉,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爱泉护泉成为一种职责、一种习惯,一起做美丽泉城的守护者。本次的赏泉、画泉、护泉活动让队员们既了解了泉水的特点和价值,又增强了作为泉城小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感受到济南浓厚的泉文化,培养爱泉护泉,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五龙潭畔上演“秦琼故事会”
“阅读+行走”让知识变鲜活
为落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让书本知识“走”出课堂,济南市师范路小学师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7月14日,他们走进济南五龙潭秦琼祠,伴着老济南夏日特有的荷风与蝉鸣,在浸润着泉城灵气的历史古迹中触摸隋唐风云,开启了一场“阅读+行走”的文化之旅,为这段研学时光染上了独属于济南暑假的清凉与鲜活。
活动筹备阶段,“秦琼小课堂”悄然开启,学生们读起了秦琼的故事。有的在天桥区图书馆静静品读,有的则在家中与这些书籍相伴,《秦琼》《隋唐英雄传》儿童版、《小英雄秦琼》绘本等,都成了他们了解秦琼的好伙伴。
活动当天,身着统一校服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秦琼祠。青砖灰瓦间,孩子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好奇地打量着祠内的浮雕壁画、文物展品。当看到秦琼骑马作战的立体场景复原时,三年级(2)班的于珂涵兴奋地说:“和书里画的一模一样!原来他用的双锏这么威风!”在“秦琼生平展”前,孩子们对照研学手册上的问题,认真寻找答案:“秦琼的老家原来就在济南!”“他还救过李渊一家!”清脆的讨论声回荡在祠堂内。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在五龙潭畔开展了“秦琼故事会”。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争相分享自己读书和参观的收获:有的模仿秦琼临阵杀敌的英勇模样,有的讲述秦琼“为人仗义”的小故事,还有的将秦琼的忠义精神与当代英雄事迹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把课本知识和实景结合,学习效果远超课堂讲授。
从秦琼祠归来,孩子们用手抄报勾勒心中的英雄。祠内的楹联、雕像细节跃然纸上,“两肋插刀”等典故化作生动画面,稚嫩笔迹写下感悟:“书里的英雄就在身边。”画笔连接起历史与童心,让实地探访的触动,沉淀为对本土文化的鲜活认知。
志愿服务成为“第二课堂”
为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培养队员们的爱心、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将精神文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构建文明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近日,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在家长、校外辅导员及队员们共同支持与自愿参与下,开展了暑期“志愿服务小能手”活动。
活动现场,洪楼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向队员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问答,让队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随后,队员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活动,用耐心和细心为社区居民服务。同时,志愿者们还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鼓励居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此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意识到闲置物品也能重新焕发生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环保与奉献的种子。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下一步,洪家楼小学“红领巾帮帮团”将继续联合社会服务团队力量,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队员们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共同为打造美丽、和谐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济南市历城区幼安小学(洪家楼小学分校)暑期开展了“童心筑梦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为家园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小小志愿者们化身“环保小卫士”,手持扫帚、垃圾袋等工具,分组对社区花园、健身广场等区域进行清洁。他们认真捡拾烟头、纸屑,清理绿化带中的杂物,连角落里的落叶也不放过。队员们擦着汗说:“原来保持环境整洁这么不容易,以后我一定不乱扔垃圾!”队员们还走进社区开展了“图书漂流”志愿服务、宣讲和慰问活动。他们协助工作人员整理书架、登记借阅信息,并进行宣讲,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知识的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趣味互动中触摸科学脉搏
掌握挽救生命的“黄金技能”
当暑假的蝉鸣与探索的热情相遇,济南市阳光100小学三(1)中队的队员们开启了一场“科技+安全”的沉浸式学习之旅。三(1)中队的队员们走进美乐汇“乐汇空间”社区科技馆,在趣味互动中触摸科学脉搏,更在急救专家的指导下,掌握了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的“黄金技能”。
推开“乐汇空间”的大门,队员们仿佛穿越到未来世界——让声音变调的麦克风、能感知心跳的互动光影墙、模拟太空星球的触摸屏……队员们立刻化身“好奇宝宝”,在引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启科学探秘。“太阳与八大行星有什么关联?”“小球为什么可以滚下来?”面对队员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导老师用科技理论和生活中的例子耐心解答,整个展厅不时爆发出惊叹声:“原来我们生活里藏着这么多知识!”
“如果同学突然晕倒,第一步该做什么?”“被糖果卡住喉咙时,怎样的姿势能快速自救?”槐荫医院急救科医生的提问瞬间点燃了课堂。通过人体模型,急救科医生演示了心肺复苏的“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黄金节奏,并邀请队员进行实操。“手臂要伸直,用掌根按压!”“吹气时要看胸廓有没有起伏!”在医生手把手地指导下,队员们轮流扮演“急救小卫士”,认真程度丝毫不输专业医护人员。
更让队员们兴奋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剪刀石头布”口诀教学——“肚脐上两指为‘剪刀’,拳头放在‘石头’位,快速向后上方冲击像‘布’!”大家两两一组,用抱枕模拟练习,欢笑声中,这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方法已深深印在脑海。队员们骄傲地说:“我要把今天学的技能教给爸爸妈妈,让大家都掌握急救的本领!”这场融合了科学探索与生命教育的暑期实践,让三(1)中队的队员们收获了比夏日阳光更炽热的成长能量——他们用指尖触碰过未来的科技脉搏,也在双手按压中读懂了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