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7月11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举行“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起步区综合执法部部长孟克非介绍,今年以来,综合执法部在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按照部党组年初确定的“1457”总体思路,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精管善治
城市管理提质增效
一直以来,起步区以城市管理精细化为主线,打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本色。推动“大城管”精细化。“大城管”推进项目实施单位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对人员管理、作业过程、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管理,提升城管作用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环卫车辆管理方面,通过将车辆监测与作业道路清洗、清扫标准关联,实现对道路作业质量的实时分析和异常监测。
推动城市容貌精致化。编制《起步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将环卫设施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进程深度融合。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打造3条“一巷一景一文化”的特色背街小巷,正在推动昌盛路的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加快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检测和智慧响应。目前,起步区的智慧执法、智慧环卫、智慧路灯等五大平台均已投入使用,无人机对300平方公里区域实现自动巡飞巡查,构建起“空—天—地”协同作战的监管矩阵,实现对在建工地的“无感”监管,扬尘、噪声问题分别减少50%和40%。
坚持绿色发展
“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把低碳行动落实到位,起步区加快推动资源利用,全过程夯实绿色发展底色。
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起步区综合执法部编制了全省首套系统性垃圾分类教育读本《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与行动》,建立涵盖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体系。组建由党员、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参与的小区志愿服务队,通过可回收物运营收益反哺前端分类督导,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政策驱动”向“内生驱动”转型。新建改造一批高标准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50座智能垃圾分类房,建成1座垃圾分类儿童主题公园。
强化建筑垃圾全链管理。数智网联渣土调配运营平台建成使用,构建起建筑垃圾“审批、管理、执法”和“源头、途中、末端”的全链条管理模式,实现区内渣土闭环管理。优化建筑垃圾处置服务,对辖区项目开展土方量测算和上门服务。
推动氢能源车辆广泛应用。打造“氢能源城管示范区”,先后采购环卫作业车辆76辆,其中氢能源作业车辆16辆,电能作业车辆32辆,打造全省首个氢能环卫示范应用场景,目前起步区新能源环卫车辆占比将达到70%,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同时推动环卫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全省首座半地下花园式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项目运用智慧设备及技术,实现垃圾处理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有效将臭气、噪声“困”在地下,成为起步区环保新地标。
坚持创新驱动
质量成色更足更亮
一直以来,起步区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箱”,为经营主体增值赋能,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推进质量提升。成立起步区质量强区建设协调推进专项小组,启动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纳入管委会年度重大决策事项,统筹推进产业、产品、服务、工程、生态环境五大质量提升。
加强品牌培育。强化品牌意识培养和梯次培育,引导企业在拳头产品上深耕细作,3家单位入选济南市第二批“泉城好品”品牌名单,涵盖制造业、农业及地理标志三大领域,2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名单。
强化政策供给。发布7类45项惠企服务清单,开辟“起步区外资企业登记”线上专区,助力外资项目快速落地。开展异常名录“承诺即修复”试点,助力企业在“承诺”后48小时内恢复信用、“轻装前行”。
坚持法治监管
安全防线夯实筑牢
开展服务型执法。起步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采取事前指导、行政告诫、宣传引导、事后回访等柔性监管方式,建立全过程服务型涉企监管机制,今年以来共劝诫轻微违法市场主体60余次。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梳理形成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推进精准检查,防止重复、多头检查,大力压减行政检查频次。优化处罚裁量标准。对无主观过错、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重拳”出击,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区“三品一特”安全状况稳定向好。食品安全方面,推进“透明工厂”建设,实施工地食堂星级分类管理,探索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对辖区中小学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药品安全方面,开展药品安全“清源”专项行动,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零售药品入驻率100%,医疗机构入驻率98%,实现药品从出厂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追溯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开展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儿童玩具等专项检查,监督抽检67批次。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推进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在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100%,构建物流园区特种设备“企业自查+园区监督+部门监管”协同监管机制。
坚持生态优先
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围绕空气质量提升,起步区开展新型建材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国家试点,经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验收,获得全国第三名好成绩,推进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深化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
上半年,起步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4%,PM2.5同比改善12.2%。围绕水环境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崔寨片区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崔寨再生水厂按准Ⅳ类排放标准稳定运行,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集中整治,全区河流国控、市控断面达标率100%。
大天鹅是对环境质量十分敏感的鸟类,随着起步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来起步区鹊山水库、水库沉沙池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提升,去年越冬季节大天鹅数量达到了300余只。
坚持党建引领
党建品牌持续锻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基层战斗堡垒,综合执法部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区“三级联动”,省市区协同开展新能源汽车消费体验活动,开展“城管e普法”应用活动100余场,各类社区“四进”34场,“圆桌对话”12次,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6条,解决群众身边问题100余个,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下一步,综合执法部将按照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严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市场治理水平,为谱写起步区成形起势的时代新篇章贡献综合执法力量。”孟克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