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元

2025-04-29 09:42:2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王琳

济南起步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图为比亚迪济南基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发

4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介绍山东深入贯彻黄河战略,加快济南起步区全面成形起势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获批设立四年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在省市一体推动下,济南起步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对标《建设实施方案》‘四个新’总体要求,加快‘全面成形起势’。”发布会上,济南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介绍,2021—2024年,济南起步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跃升至5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3%,四年累计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据了解,济南起步区坚持规划引领,聚力夯基垒台,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孙斌介绍,目前,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1+4+16+N”的规划体系(“1”是指《建设实施方案》这一纲领性文件,“4”是指系统编制的4个统领全局的综合性规划,“16”是指保障当前建设发展亟需的16个专项规划,“N”是根据发展时序和形势需要,适时启动编制的相关专业规划。)形成稳定成果,总体已转入实施阶段。规划21处跨黄桥隧,已通车“10桥1隧”,累计开工黄河大道等市政道路292公里,轨道交通7号线率先跨过黄河,内通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形。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山大二院北院区等一批优质公服配套设施陆续启用,14个水电气热及污水处理市政场站开工建设、9个已建成投用。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全面开工,鹊华公园年内对外开放,现代化新城已经初具形态。

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济南起步区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建链成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据了解,济南起步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整车制造项目正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助力国家电投打造氢能全场景综合示范应用,济南起步区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站顺利组网发电。接续布局爱旭太阳能电池、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均已实现首片电池组件下线。同时,编制《起步区未来产业发展及山东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济南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记者还了解到,以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济南起步区先后成功入选全国“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等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深化与中科院、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共建,持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载体。对外开放方面,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规划成果初现,落地“星泉汇”、中新未来公园等23个重点项目,构建起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此外,在生态方面,济南起步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相较成立之初,空气质量改善了15.9%,国省市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形成景观效果,黄河起步区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民生方面,按照“两年三节点”要求,年内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理想社区”治理方式,建成鹊华、河润、清宁、凤凰等一批理想社区,引导服务回迁群众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三农方面,建成7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成“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启动北方种业之都总部基地项目,落地种业企业8家、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项目10个,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孙斌表示,“我们坚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到获批设立五周年时,济南起步区的综合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现代化新城区框架也将基本形成,如期实现第一个五年发展目标,向省市和社会各界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