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鲍山人民法庭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享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鲍山”因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而得名,蕴含着“管鲍之交”的包容谦和文化,法庭周邻有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白泉”,因“白泉”周围还有唐家泉、张家泉、李家泉等众多小泉,当地群众又称“白泉”为“百泉”,称鲍山法庭位于“泉心”位置。
近年来,鲍山法庭立足“一山”“一泉”的自然人文优势,在专业化道路交通法庭转型后,结合工作实际,成功塑造出了融服务大局、调判结合、司法为民于一体的“泉心”工作品牌,先后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法院诉讼服务示范先进集体”,跑出了共治多赢的“加速度”。
济南鲍山法庭立足自然人文优势,结合工作实际,成功塑造出“泉心”工作品牌
以“公心”促推欣欣向荣
随着济南城市发展中心的东移,济南东部实现了从“东拓”到“东强”角色的转变,在“强省会”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鲍山法庭位于推动“东强”发展重要片区中的济南市新东站片区,片区内地铁、轻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东部城区的交通中心。鲍山法庭管辖鲍山、王舍人两个街道的各类民商事案件,辖区征地拆迁、建设开发的范围、密度居于全市各街道中前列,随之产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土地征收补偿、商品房预售纠纷较多,如何以公正司法服务东部城区高质量发展,考验着鲍山法庭的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鲍山法庭充分总结办案经验,将司法审判工作置于服务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探索出了以府院联动“公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的特色工作方法。
2024年6月25日,在省法院的积极推动下,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为全省深入推进府院联动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和规范支撑。鲍山法庭在巩固拓展近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助力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为人民法庭深化府院联动成效的典型示范。
2024年8月,鲍山法庭针对审理的多件当地街道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纠纷、村委会与电梯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幼儿园承包经营合同纠纷等涉众案件,推动鲍山街道与法庭共同召开了府院联动协调会,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判,双方齐抓共管、联合施策,凝聚起依法协同化解纠纷的整体合力。目前,鲍山法庭审理的涉当地街道办的一审民事案件,可在第一时间告知鲍山街道办,先由街道办以府院联动为抓手,在政府角度结合矛调中心建设积极在前端化解纠纷。
鲍山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府院联动极大提高了涉政府民事纠纷源头化解的效率,最后又有裁判兜底,强化了司法审判的保障作用,寻求到涉众纠纷的最优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顺心”滴灌案结事了
2023年以来历城法院是济南市收结案最多的法院,鲍山法庭则是历城法院6个人民法庭中收结案最多的法庭。有的案件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仅仅依靠法院判决并不能彻底打开当事人心结、实质化解矛盾纠纷,还会引发判后执行产生的系列问题,如何精准搭建起诉调对接、调判结合的桥梁,是鲍山法庭的法官们在日常审判工作中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鲍山法庭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持续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充分凝聚法庭、人民调解员和村居社区的合力,有效发挥多元解纷的“桥头堡”作用,4个审判团队审理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均达到一半以上,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定分止争。
鲍山法庭对于需要鉴定但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引导双方协商确定损失或咨询鉴定评估机构的专家,无偿给出专家意见,部分案件在鉴定前就能达成和解;法官助理、书记员在质证、答疑时延伸调解效能,促使部分案件在开庭前达成调解协议;法警在送达开庭通知过程中兼任调解员,及时摸清双方分歧,有些案件在送达之初便得到化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做到群众心坎上。与此同时,鲍山法庭巩固拓展人民调解员“引进来”驻庭调解优势,邀请济钢退休职工、执业律师、公共保险评估员等调解员常驻法庭,精准调解婚姻家事纠纷、民商事合同纠纷、涉司法评估鉴定类纠纷等,法庭各办案团队与调解员密切对接、随时沟通、因案施策,极大提高了解决纷争的效率。为扎实推进“无讼社区”建设,鲍山法庭还注重“走出去”,在鲍山、王舍人街道69个社区设立法官驿站,每名员额法官包挂四至五个社区,建立网格调解、社区调解、街道调解三级调解机制,在诉前摸排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
2024年11月,臧传英团队审理了一起消除危险纠纷,董某于2022年5月购买了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某小区商用商品房两套,并签订了质量保修合同,后董某与某物业服务公司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载明该物业公司对小区装饰负有管理维修义务。董某在收房后发现,其商用商品房外侧玻璃幕墙破裂,但未脱落,极易发生掉落伤人事件,导致董某商品房无法经营、出租,便要求房地产公司要求维修,一直未果。藏传英团队在审理中发现,房地产公司认为涉案房屋外侧玻璃幕墙破裂并非其质量问题导致,并申请了司法鉴定。涉案商品房位于二楼,外侧玻璃幕墙的外侧系人行道、人流量较多,极有可能因玻璃碎裂砸伤过路行人。藏传英团队考虑到鉴定周期、鉴定成本以及涉案玻璃现状,针对涉案房屋仍在保修期内的特点,联合当地街道办、社区等,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调解沟通,结合后续可能引发的连锁危险进行了充分的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和解,房地产公司及时对隐患玻璃进行了处置,至此,案件得以圆满解决,既弥合了双方的分歧,又避免了在鉴定周期可能导致的玻璃破碎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效果。事后,董某、房地产公司均向法官表示,“终于了却了双方的一件心事,楼下邻居、商铺等多次催促尽早处理危险玻璃,案件提前调解防止了本案纠纷、再摊上其他的诉讼,比裁判的效果还要好。”
以“民心”润泽安居乐业
鲍山法庭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46个村居,23个社区,涉民生案件类型集中。常怀为人民司法之初心、认真贯彻落实“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是鲍山法庭每一名干警的孜孜追求。
鲍山法庭面对涉及民生的案件,始终坚持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做一步,在诉讼收费、案件审理、案款发放的各环节一次又一次为群众减“累”降“负”,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多面锦旗。2024年,于彩霞团队在审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时,因原告王某某交通事故花费医疗费近百万元,无劳动能力且行动不便需要他人长期照顾,此外,王某某家中有两个未成年孩子需要抚养,生活极其困难,且第一次诉被告机动车交通事故主张部分医疗费案件的案款尚未执行到位。王某某申请诉讼费减免,并提交济南市特困职工优待证予以证明,于彩霞团队审查后予以准许,先缓收其诉讼费用,并免交其应承担的诉讼费用,在判决中载明。王某某事后激动地表示:“自己确实遭遇了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如果因为交不上诉讼费导致开不了庭,自己的损失没有说理的地方,法官能够让自己免交诉讼费,并在裁判中维护了自己的权益,真正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了公正。”
2021年11月,鲍山法庭审理了一起涉及92名农民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烟台某建筑公司与某隧道工程公司签订了围护结构工序分包合同,约定隧道工程公司将济南市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出场道路开源路施工项目钻孔灌注桩及工法桩等工程分包给该建筑公司,截至起诉时工程款尚未结清。受理该案后,鲍山法庭庭长刘克峰第一时间研究案情,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调解,在双方互相交换证据后,刘克峰发现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涉案工程可能存在110根断桩,加之涉案工程结算可能存在重复计量等问题,在调解过程中,有部分农民工反映涉案工程尚欠农民工工资,经过进一步了解统计,共有92名农民工薪酬未结清。经过多次调解研究,在刘克峰、调解员及双方代理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对涉案工程款进行对账及调解,确定工程款指定支付至农民工账户的思路,同时制作92名农民工账户明细表,成功化解本起纠纷,出具民事调解书。案涉工程款按照约定在年关到来之际支付至农民工账户,顺利解决了92名农民工的薪资拖欠问题,成为传递司法温度、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生动注脚。多名农民工表示:“这么难算的账都让法官给算清楚了,而且直接打到本人账户,过一个不被欠债的安心年,法官有正气!”据统计,2023年以来,鲍山法庭妥善化解农民工讨薪问题、帮扶弱势群体案170余件,挽回企业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鲍山法庭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以“公心”促推社会大局欣欣向荣、以“顺心”滴灌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以“民心”润泽群众安居乐业,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塑造并擦亮了“泉心”工作品牌,在“三强三优”“四提四减”专项活动中立得更稳、做得更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