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喊话减肥”,在全社会普及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健身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我可太需要了”“坚决响应国家号召”!
说到运动健身,槐荫区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建设体育强区上取得了新的成效、迈出了新的步伐,彰显了槐荫作为“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盎然生机和无限活力。
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运动需求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帮助、保障残障人士的需要成为槐荫区重要的民生议题。
为提高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2023年8月,槐荫区在张庄路街道建成济南市首批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基地,并启动张庄路街道如康家园,为预防残疾和守护美好未来提供了重要平台。
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开展运动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方面至关重要。近年来,槐荫区围绕“群众想健身”“谁来教健身”“去哪儿健身”三个核心要素,多措并举增加残障人士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2023年,槐荫区腊山体育公园在全市率先为残障人士增设无障碍健身区,这个区域的健身器材普遍较为低矮,有的器械还能容纳下轮椅尺寸,方便特殊人群使用。“这个器材就是为坐轮椅的朋友锻炼设置的,既可以锻炼下肢力量,也可以同时锻炼手臂。”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一部器材对记者说。目前,腊山体育公园配备了较为低矮且能容纳轮椅的健身器材共12件,如坐推坐拉训练器、手脚锻炼器、太极推揉器等。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群体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的机会,带来更好的健身体验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
残障人士健身康复区域,是匡山体育公园亮点之一。此区域是济南市首次将残障人士健身康复概念引入体育公园元素的代表,配备了康养大转轮、康养坐推坐拉训练器、康养臂力训练器、康养手部转动压脚器、康养下拉钟摆器等10件康养系列健身设施,残障人士可通过运动康复训练,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平衡感。
据了解,槐荫区在全区配建体育运动场地400余处,单体面积超过2000平米的体育广场近30处;智慧体育设施广场12处;残障人士运动设施广场3处。从“无”到“有”,从“有”向“优”,数据背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也在质量上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下一步,槐荫区将继续加快体育设施提档升级,通过推进沿黄生态、健身双“圈”共建,完善群众身边的“10分钟健身圈”,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全力打造沿黄“活力槐荫”新IP,为建设体育强区,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