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1月8日,济南市长清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长清区区长王士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长清区深入落实“项目深化年”要求,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全力以赴抓项目、谋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长清区将继续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开创长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强信心稳预期
绘就产业新图景
“2024年,长清区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全力以赴抓项目、谋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今年长清区《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全区发展成效。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2024年,长清区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崛起,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大园区,细胞与基因药谷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年签约引进重点项目15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加速换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试产。同时,网络视听产业势头强劲,文旅康养产业活力迸发,形成了长清文旅新“IP”,旅游住宿品牌不断升级,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增长16.7%。
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强劲。长清区持续深化改革,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百家大关。数字力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2826个,成功入选“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校地企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成立济南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为企业输送大量高技能人才。
重点项目建设质效显著。落实“三看三深化”工作法,长清区持续完善全流程项目服务机制,14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项目谋划提质增效,储备项目422个,总投资995亿元。项目招引取得实效,全年签约注册项目45个,总投资106.3亿元,为扩投资、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四大片区加速成形,高铁片区、农批市场片区、中川湾片区、大学园片区均取得显著进展。主城气质不断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长清区稳产保供基础更加牢固,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乡村文明风貌再展新颜。同时,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新兴产业串珠成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王士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日前出台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长清列入济南主城区之一,这赋予了长清区更高的发展要求和历史使命,2025年,长清区将继续应势而为、聚势而进、乘势而上,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任务目标,知重负重、靠前作为,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2025年,长清区将继续围绕“2+2”产业体系,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生物医药产业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高标准推进创新谷产业载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搭建高水平园区运营平台,加快细胞与基因药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高校医药类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将依托济南经济开发区和创新谷,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发展方向,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筑行业将支持规模建筑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向“专精特新”领域错位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压力容器行业将围绕高效节能化、清洁能源领域延伸化、模块化及一体化,鼓励企业创新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推动行业向“智造”迈进。
大学城创新引领,网络视听产业崛起。长清区将继续发挥大学城科教优势,加快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依托山东省网络视听产业园区,积极争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加大培育高素质人才力度,招引头部企业入驻,着力打造国内网络视听产业人才高地及产业聚集核心区。此外,长清区还将鼓励挖掘优秀文化IP故事,扩大优质短视频、网络剧等产品供给,推进产品制作、引进和交易,加强视频开发应用,积极参与山东省VR电影工业体系建设。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长清区将用好赛事、节会平台,持续宣传推介长清文化、景点、美食、特产,不断扩大“山水长清·齐鲁仙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精品旅游目的地、精品旅游线路及文旅养生基地。
四大片区能级提升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高铁片区活力焕发,引领城市新风貌。目前,高铁片区已基本成形,长清区将重点引入人口和产业,改善周边环境,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片区。
中川湾片区加速隆起,打造城市样板区。中川湾片区作为长清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清区将突出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将加快大学城创新区项目建设,推动大学城实验学校(西校区)、凤凰山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样板区。
大学园片区品质提升,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大学园片区将挖掘提升园博园综合功能,聚焦文旅康养、科研创新和消费需求,重点招引一批产业项目。将加快园博园未来之城、鲁澳大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落地五星级铂尔曼酒店,高水平运营大学城商业街特色夜市,培育新消费增长点。
农批市场片区功能完善,激发片区发展活力。农批市场一期果品交易中心已正式运营,长清区将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延伸农产品供应链条,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民生保障、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全面赋能。
高效聚焦群众期盼
全面激活内生新动能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增进民生福祉。长清区将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行动,巩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扩大参保覆盖面。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生活品质。长清区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争创国家级劳动实验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加大学校布局优化,重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时,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专科建设,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
发挥大学城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创新。长清区将充分发挥大学城科教优势,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探索推进“高校研发、平台孵化、长清转化”的合作模式。支持校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提升大学城片区环境,完善生活配套,以最佳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科研环境吸引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此外,长清区还将加强与央企、省企对接联系,争取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等落户长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