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1月8日,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中区区长孟庆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向新起势年”为牵引,围绕“二次创业”主题,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巩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深化提升“十大产业链群”,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加快建设活力品质强区,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GDP预计突破1400亿元
2024年是市中区发展历程中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二次创业”励新破题、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活力品质强区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稳”的趋势持续巩固。市中区坚持把经济工作摆在首位,全力以赴稳经济、提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向好。预计全年GDP突破1400亿元,再上一个百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经营主体达到12.9万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这一年,“进”的动能更加充沛。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纵深实施,引领“二次创业”加速推进。依托信息通信、能源互联“两张网”建设,打造了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成功落地。西部片区策划实施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济南中心城区独具优势的发展高地。市中区在改革浪潮中抢抓时代机遇,以产业之进集聚发展之势,奋力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这一年,“好”的成色充分彰显。政府承诺的24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提质了市中群众“好生活”。企业服务全面升级,审批效能再度提升,打造了安商乐商“好环境”。羁绊多年的大涧沟、山大新苑等遗留问题妥善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有效防控,历史性实现了生产安全“零事故”,开创了安定和谐“好局面”。越是在困难时候,市中区越是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利、为企业解难题、为社会保平安,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扬起了勇毅前行的希望之帆。
一年来,市中区坚持向新求实,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先后建成山东未来云谷、望岳智谷等一批产业载体;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山推建友“智能制造5G工厂”获评工信部5G全连接工厂;老商埠、上新街等文化商圈重现活力,英雄山古玩文创市集入选全省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
一年来,市中区坚持提优增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谋划储备阿吉安生物科技等各类项目346个;127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2亿元;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8510万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2亿元。
一年来,市中区坚持融合发展,城乡品质更加凸显。实施老商埠一期、上新街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近250亿元;高标准建成杜家庙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提升斗母泉等3处泉水景观,13处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市中“二次创业”向新而行、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市中区以“向新起势年”为牵引,围绕“二次创业”主题,聚焦回答好“三个如何”时代课题,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三大战略”,巩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深化提升“十大产业链群”,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加快建设活力品质强区,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具体而言,市中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格局。加快空间供给与业态集聚有机融合,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一区多园”新型工业化产业载体,聚力打造济南都市工业经济区;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电科院等科创平台科研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应用项目;加快传统产业与资源优势互动融合,力争新增科创金融机构10家,扩大科创基金管理规模10亿元。
市中区将持续提升项目质效,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力争策划储备在库项目总量350个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65%以上;强化项目招引效能,着力发展平台经济、校友经济、商会经济,吸引更多项目落地市中、投资兴业;增强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力争获批60亿元以上。
市中区将精准落实上级政策,着力培植经济持续向好新优势。充分激发消费潜能,用活用好“两新”政策,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高标准举办市中消费季、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市场回暖向好;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西部控股绿色生态汽车港等总投资380.7亿元的94个落地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提升外贸质效,探索建立内贸企业拓外销、外贸企业促内需的互通机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模式,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主体,谋划打造山东国际贸易产业园等外贸产业集聚区,重点招引飞火激光设备、星商创新跨境电商等重点外贸企业,力争新增外贸企业70家、进出口总额实现130亿元。
建设精致城市
重塑城市价值是“二次创业”的应有之义。市中区将进一步厚植文化底蕴、丰富城市内涵、建设精致城市,加快打造底蕴更足、品质更优、活力更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市中区将以城市更新提升空间价值,聚焦“二环南”沿线,对华润、领秀城、南北康、中海等片区的优质中小地块实施开发提升,有序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兴隆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片区承载力。以老城老旧片区更新为重点,依托“大纬二路—英雄山路”主轴线,推进老商埠片区中山公园项目建设,完成济南宾馆竣工验收,实现经四小纬二、上新街开街运营,加快老城复兴崛起;适时推动山水大润发、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山东水泥厂等旧市场、旧厂房更新利用,重塑城市发展活力。
以设施完善提升功能价值,实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推动舜耕路、二环南路等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0座、充电桩1500余个,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项目2个、新增泊位400个,有效缓解居民充电、停车难题。
以场景塑造提升文明价值,成立济南商埠文化发展促进联盟,开放济南开埠博物馆,叫响商埠文化品牌。挖掘利用石崮寨、玉符河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旅+百业”融合发展。
同时,市中区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做优“攀登贷”“提振贷”等政策性担保贷款产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持续强化企业创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雁阵式”发展,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市中区将优化提升城乡治理,着力打造环境品质新样板。持续加强城市管理,新建公园2处、古树公园2处、城市创意微景观10处、共建花园5处、绿道6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森林质量提升4000亩,营造推门见绿、移步入园、山城共融的高品质城市环境;持续加强生态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无废细胞”工程10个,持续筑牢生态屏障;持续加强乡村建设,加快创建“玉符泉源”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对宅科村、寨而头村等11个村庄实施连片改造,建成相家庄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聚力打造“都市山水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