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大明湖“透”出来,明湖路上“见”明湖

2024-05-22 10:01: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张柯

 

“济南市民一直以来有一个向往,就是能不能在明湖路上看到大明湖,把古城和大明湖之间的距离无限地拉近”“大明湖如今已经脱离城市景观的定位,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建立联系的公共空间,所以何时才能‘透湖’”“如果真的要‘透湖’,那些长势那么好的植被能否被妥善处理”……

近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济著名打卡地的大明湖,引发众多市民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均源于:因为我爱这座城市。从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的调查采访来看,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此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和设计建议。从“透”到“通”和“串”,一个新的大明湖,或许要呼之欲出了。

透湖

作为济南地标,大明湖早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它是历史与自然的交织之地,更是济南古城的颜值担当。而随着超然楼的爆火,大明湖已成为外地游客来济必去的打卡地。今年“五一”,大明湖畔游人如织,大家不仅能在水西桥头两岸看盛开的“莫奈花园”,还能在明湖路上透过绿地看到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游船。不光是游客,美丽的“透湖”景色让济南市民也感到惊喜,这标志着济南对大明湖实施的最新一次改造提升工程拉开帷幕。

其实,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大明湖经历多次修缮和改造。从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到2009年扩建的新景区免费开放,再到2017年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免费开放,大明湖逐渐与济南这座城市合二为一,其自身也经历了从“园中湖”变为“城中湖”的身份过渡。

其中,2009年的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不仅恢复了大明湖园内超然楼等历史文化古迹,还新建船闸,实现了从解放阁至大明湖水路的贯通,原来的围墙也被植物所代替。

十几年来,随着植物越来越茂密,绿植在大明湖南岸形成了一堵“绿色的围墙”,在大明湖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一道“有形的边界”,以至于出现了“明湖路上不见湖”的情况。大明湖这颗“掌上明珠”仿佛被“圈”了起来。

“济南市民一直以来有一个向往,就是能不能在明湖路上看到大明湖,把古城和大明湖之间的距离无限地拉近?”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国说。“我就是济南古城居民,大明湖南岸这一块外围的绿植有点太密,达不到透湖的效果。”老济南记忆馆负责人孙宗莲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

为什么要把湖透出来?济南市政协常委、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民盟市委会副主委邵莉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城市内的湖泊已脱离景观定位,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建立联系的公共空间。“国内外很多名城,比如杭州西湖、昆明滇池、南京玄武湖等,很多城中湖都是湖和城市、市民和游客相融一体的。”

邵莉以西湖为例介绍,今年“五一”,西湖再次荣登全国景区游客量排行榜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西湖“开放”和“亲民”的特质。“以前的西湖是‘花心亭上坐,满眼是湖光’,现在的西湖沿湖处处是风景,四面八方透景观,甚至还繁衍出了‘孤山路最美拐角’之类的打卡点。”在邵莉看来,“不设栏杆”,已逐渐成为杭州与民众约定俗成的共识,“世界西湖”更为杭州赢得了无法用金钱估算的美誉。

拆绿

如何让大明湖“透”出来,成为济南城市管理者面前一道必答题。去年济南市委、市政府成立济南古城保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大明湖南岸和西护城河的改造提升工程提上日程。今年1月23日,济南市政府网站发布《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用12年时间重绘明湖胜景,构筑世界级标志性景区。

济南市政协商量调研组从2024年3月开始,以“明湖路上见明湖——大明湖南岸及西护城河改造提升”为题,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市民代表多次开展现场商量。“我们是本着宜透则透的原则,在大明湖南岸设置5个透湖位置,均和古城重要街巷对应,形成一个疏密有致的‘透湖’节奏。”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王文雯说。

今年4月25日,大明湖南岸从玉斌府到水西桥全长500多米路段完成“透湖”施工。原来大明湖和明湖路之间厚厚的植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绿的草坪和低矮的花丛。王文雯表示,已完成两处透湖观景点改造,后续工程将于今年10月1日前完成。

“从明湖路上走着,身边就是大明湖”“即使是行驶在明湖路上的车辆,也可以直接看到湖面”……从记者前期调查采访来看,这样的改变也让市民们交口称赞。

透出来的是湖,减去的是绿植,这些绿植又何去何从了呢?“我们把植物的数量和规格都做了统计,把这些植物安全地安置到我们的市属公园以及街道等地,它们是有去处的。”王文雯告诉记者。

“植物经过多年的生长,它整个群落结构是发生变化的,所以调整是必需的,而且我们通过调整把美丽的风景露出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授齐海鹰说道。

贯通

记者发现,此次提升改造工程,除了做“减法”,更要做的是“加法”。“这次改造除了要解决‘透’的问题,还要解决‘通’和‘串’的问题。”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国告诉记者。

周建国口中的“通”和“串”指的是护城河边绿道的贯通以及天下第一泉景区和古城商圈的串联。早在1986年,济南就借助护城河的特性因地制宜建设了城市环状公园,把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及大明湖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以湖、山、泉水为特征的园林绿化中心。据悉,当时施工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设了滨水的绿道,但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绿道没有实现全线的贯通。

据王文雯介绍,目前西护城河在五龙潭的东门一直到大明湖的西南门这一段是完全不通的,也没有临水的游步道,“我们是希望借助大明湖内部新修一个绿道,一直接到大明湖后勤路。”

“大明湖护城河绿道贯通的问题,就是打通断点,这个环还有1.6公里不通,我们将保留基本乔木的肌理,在景观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开辟出一条绿荫绿道,把它串联起来。”周建国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提升改造工程还将在西护城河的船闸位置,结合绿道呈现一个看船闸的小广场,届时大家通过绿道,可以在此停留,看船闸启动的整个运行过程。此外,大明湖周围的无障碍设施、桥下空间、服务设施、卫生间等也将在此次改造中进行整体规划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届时,大明湖南岸就可以打造成集骑行、漫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滨湖绿道,构建出我们济南citywalk的漫游体系。”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邵洁说出了她的畅想。

串联

如果说“山泉湖河城”相融一体是济南最有特色的城市面貌,“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的历史格局,那么,“一城一湖一环”就构成了济南的古城格局。“一湖一环”绿道联通后,“城”的部分又该如何统筹和关联?作为济南本土的园林设计师,王文雯对济南的“一城一湖一环”有着深厚感情。在她看来,2009年扩建后,大明湖这颗“明珠”的匣子打开了一半,希望通过本次改造提升,全面打开匣子,让大明湖这颗“明珠”和古城交相辉映。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认为,城市需要一个中轴式的、有代表性的文化的集聚地,而大明湖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他建议大明湖要将济南的名士文化与古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地标。

针对上述专家学者的问题和建议,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学东表示,其实在大明湖南岸及西护城河改造提升项目规划之初,就已经把一城一湖一环作为古城核心的三要素来进行统筹考量,并制定了贴切的实施方案,从而推进“城湖互融、城湖互通、城湖互动”。

据陈学东介绍,围绕古城片区,接下来他们将重点打造王府池子、起凤桥等6处节点,修复修缮44处泉水院落,今年确保高升殿、贤文里等17处院落完工并向社会开放。其次是加快高水平的招商运营,陈学东表示,今年,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将建设一个一体化招商运营中心,力争把古城片区打造成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区域。“我们还要对泉城路商圈进行提升改造,通过产业+更新相结合的方式,把商业的痛点、堵点打开。”

赋能

通过“透”“通”“串”实现城与湖的相融互通,能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到济南的湖风水韵;通过湖与城的互动,讲好济南故事,则更能体现大明湖作为济南文化符号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也是本次大明湖提升方案所考虑的关键问题。

“我们有没有承载着大明湖故事的一些好的呈现方式,更多在人文上、活动上及软件上做创新?”在济南市政协“商量”过程中,市政协委员陈广如抛出这样的问题。济南市历下区政协委员刘晨曦也提出类似建议,她认为应把改造后的大明湖用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用元宇宙的方式,我们可以让李清照活起来,让辛弃疾可以拍案惊澜,让走过大明湖的所有历史名人再栩栩如生起来。”

对此,济南市政协委员、曾被誉为“最会讲”济南故事的“导游匠人”张晓国,提出建议。“大明湖周边是讲济南历史文脉最好的旅游动线,可以说它从魏晋时期一直讲到现代,我觉得在提升过程中要融合一些新技术比如数字化、智慧化、AR、VR,包括灯光的打造、水幕的光影,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所。”

在文化提升旅游经济新动能方面,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国怀表示,济南将针对护城河沿岸,打造独具特色的泉文化体验游览线;通过完善大明湖景区的业态结构,增加一些文化场景和体验活动,提升景区旅游质量。“除了超然楼,我们想打造更多的点,持续引爆天下第一泉景区的夜经济。”

就在政协委员们“商量”现场积极建言的同时,泉城市民也在“码上商量”平台上探讨着如何“爆改”大明湖。有人建议打造亲水空间,有人建议开放更多共享绿地,有人建议加设彩色健身道……新大明湖,我们期待着。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