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会喝茶的济南人?
放到现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站在黑虎泉畔咕咚咕咚灌一碗大碗茶,与正襟危坐端杯细品,很难说是否有高下之分。
但如果穿越回宋朝,易安居士当属第一人。
写煎茶之法“分茶”:“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写“团茶”:“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金石录后序》中更是记叙了她与丈夫对坐烹茶的趣事,后被纳兰容若写入词中而成名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以此来看,济南奇女子李清照不仅是一代词宗,更是不折不扣的茶中高手。
众所周知,泉城济南并非茶叶主产区,甚至早些年间并不产茶。然而,这里自古就是中国北方茶文化重镇。
有一种说法,位于济南长清的灵岩寺是我国北方饮茶之源。唐《封氏闻见记·第六卷·饮茶》记载,唐代开元年间,灵岩寺重视禅定修行,晚间众僧修行不眠不食,只许饮茶提神。之后,饮茶之风传到各地,也从僧人中传到世俗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和习惯。在济南,更是备受民间欢迎。
甚至有传说,唐时,日本两位法师曾到灵岩寺学习佛法和饮茶,后来把饮茶习惯带回了日本,对日本茶道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明明不是茶产区,为何却成茶叶重镇?
一者,济南为南北通衢之地,交通便利,自古茶商业发达,茶庄、茶行众多;二者,济南是天下泉城,以泉水烹茶更具风味。宋曾巩曾有《趵突泉》诗: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如此,济南才女李清照深谙茶道也就不足为奇。
到了今天,济南更成为江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报载,济南现有八里桥、老屯、七里堡、盖家沟、黄台等九个茶叶市场,已数次举办“中国济南国际茶博览会”,被誉为“中国茶界的晴雨表。”
“茶叶好不好卖,先放到济南试一试。济南卖得好,全国就有市场。”这句话已成了茶界人士对于济南茶市的共识。
茶,不仅融入了济南市民生活,氤氲着泉城文脉,更为济南城市发展增添着助力。
以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济南市供销合作社的济南茶叶市场为例,其年交易额已达36亿元。
在其带动下,周边聚集起四大茶叶批发市场、近2000户茶商,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一条街,并带动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特色商业综合体,张庄路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茶文化商业街区”。
“茶叶一条街”不但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周边的消费水平。有报道说,在茶叶市场附近一个小区里,就聚集着近200户茶商,有些人甚至带着一个大家族来到济南发展。
本世纪初,济南开始连续举办茶博会,并致力将之打造成为一张城市名片。至2023年,中国(济南)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茶文化节也举行了十一届。
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济南市供销合作社把发展壮大销区茶博会、打造茶行业交流体验和学术研讨平台摆在重要位置,壮大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济南文章。
茶博会对济南会展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茶文化交流与茶产业交易平台,为中茶协确定的两大展会之一。
在茶叶市场上,济南本土茶叶也开始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有统计说,目前济南市茶园面积已达2万亩,形成了长清寿茶、齐鲁干烘等知名品牌,长清马套、莱芜张家庄等名优新茶叶生产专业村也开始迅速发展,为农村增收与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积极作用。
陆羽《茶经》里说,冲茶,需用活水,泉水最佳。
今天,在济南这座以泉闻名的城市里,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更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城市繁荣的助力。
种茶售茶烹茶品茶,满城皆是知茶人!
来源 城在北纬3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