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项目为王擎起产业之城 长清区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4-01-04 17:40:0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1月4日,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活动走进长清区。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2023年长清区重点项目145个,总完成投资223亿元,29个项目已竣工投用。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重点产业类项目6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39个,民生类项目34个,平台支撑类项目7个。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双向奔赴”

算力已成数字经济发展“热土”,成为数字化转型新底座,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如何以算力驱动产业加速跑?长清区的答案是——“双向奔赴”。借助山东省首批网络视听产业园区落户长清机遇,长清区提出打造网络视听产业集群。对长清来说,网络视听产业早已具备基础,大学城片区内影视拍摄、后期制作、设计绘画相关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还未形成规模。

让新兴产业从“小而散”迈向“大而强”,观摩的第一站——大学城未来智算中心,是长清加速产业集聚的一步好“棋”。

位于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的长清大学城未来智算中心项目,是基于山东未来集团确定性网络及分布式算力技术,建设的全省首家分布式算力中心。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强大的算力动能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黏性,提升产业集聚吸引力。

产学研实现“无缝对接”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推动长清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还将为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提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第三方检测中试方面的强力支撑和服务”鲁澳医药大健康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服务保障的优化提质。作为济南市政府、澳门科技大学、南粤集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科技产业领域合作的“一院一园”(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鲁澳大健康科技园)项目,落户长清以来,长清区要素保障部门主动靠前做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通过代办项目手续、开通绿色通道、专题联席会议等方式,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扎实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

研究院自启动建设以来,边建设、边科研、边招商,已与2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承担科研项目3740余项,签约引进落地注册企业57家。该项目也是长清大学城各高校校地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项目的实施,不仅打破了高校“围墙”,盘活了资源,推动长清校地融合、产教融合走上新台阶。

重塑产业新格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油济柴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项目立足中石油庞大的市场资源,是一次由传统的内燃机设备制造向新能源业务布局的全新尝试,将围绕发动机、压缩机、加油机、新能源等“三机一新”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石油新能源产业孵化培育及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3至5年的时间,将实现企业及其产业集群产值达100亿元,亩均产值超500万元。

“在长清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我们有信心通过此次契机助力中油济柴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动力装备百亿级企业,同时带动长清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找准定位才能走对路子。长清区委、区政府聚焦济南市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明确了更清晰的产业定位以及产业布局即“2+2”:以新能源汽车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和网络视听、文旅康养两个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实地观摩,可以看到长清区“2+2”产业布局初见成效,龙头引领、链群互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