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槐”抱古城 荫泽东西 走进济南市槐荫区

2023-12-11 10:37:4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一座古城静立于济水过处,千百年中守望齐国漫漫西征长路,用文明流转书写着齐鲁大地东西融汇之史诗;一片槐树深植于大街小巷,俯仰之间见证济南浩荡西兴征途,用醉人花香描绘天下泉城崭新格局的蓝图。山川俊秀不止于匡山风雅与腊山云屏,水脉灵动不止于黄河汹涌与玉符荡漾,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处,一座西部新城拔地而起,不断擦亮着“齐鲁门户”的名片。

今年3月,“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行动正式启动。此次,寻访之旅走进济南市槐荫区,穿行于槐树之间探寻一座古城的新貌。

从“济左咽喉”到“西兴要地”

地处济南城区西部,南北有群山与黄河相携,高速、高架与轻轨纵横交错,京沪高铁穿城而过,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来自各经济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自此处有序汇入济南的城市脉动中。既是当下济南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枢纽,又是未来济南“西兴”的战略要地,这便是槐荫区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但倘若对槐荫区的文化与历史再做一番研究,则又会更为深刻地理解其如今的功能与地位或许并非偶然。

“如果要谈论济南周边早期文明的发展,那么其东部地区的历史传承可谓‘灿若星辰’,但这并不意味着济南西部便是一片‘荒漠’,与之相反,济南西部的文明进程曾一度为东部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槐荫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朱希才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表示。

在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的玉符河畔,田家庄是一座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就在这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使济南地区文明发展可考据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座田家庄遗址是目前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其中最早的历史遗存甚至比大家耳熟能详的龙山文化要早了两千多年”,朱希才介绍道,由遗址中出土遗物的时期横跨65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再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化,发展与演进的痕迹清晰异常。

无独有偶,在田家庄东北的彭家庄,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的相继发现,又让一座3900多年前的岳石文化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从这些遗迹中不难发现,古代槐荫地区周边的文明有着完整且连续的发展路径,并在后来随着历史演进逐渐成为一些商周小国的源头。”朱希才表示,一支被称作寿华部落的东夷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便已在如今的泰安、长清、槐荫一带建立了古蜀国,至殷商时代,随着商朝征伐,古蜀国分化为邾国、铸国、祝国等国,其中祝国都城的所在地便设立在如今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的古城村中。

“那时,古济水与古玉水在这里交汇,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与肥沃的土地共同作用下,这里成为了先民安居的理想之地。”朱希才表示,此外,在泰山与古济水之间,有一条长条状的低地,是东西方彼此联系沟通的一处要道,被称为“济左走廊”,祝国的版图恰巧位于济左走廊的上首位,更处于济水西南与东北的转折点上。“这些区位条件使得当时的祝国在齐鲁大地东西的交流中长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祝国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春秋初期,齐国冒着违背王纲的巨大风险毅然西进,一刻不停地抢先占据了由周武王亲自分封的祝国,自此济左走廊的咽喉便处于齐国的长期把控下,祝国以东的广阔疆域也因而被齐国牢牢掌握,初期齐国有限的版图也由此扩大了近一半。“如果说济南是齐国开疆拓土的根据地和门户,那么济南西部的祝国就是齐国西境上最具战略意义的桥头堡。”朱希才表示,在这座桥头堡的有力支撑下,齐国真正有了向各个方向扩张的底气,此后,周边的纪国、郕国、谭国等相继被齐国吞并,鲁国也逐渐被齐国蚕食。

历经“鞍之战”的交锋,见证了祝柯会盟的联合,从东汉名将耿弇的征伐,到枭雄曹操的统治,再到隋唐名将秦琼的发迹……古老的祝国在历史的变迁中也不断更替着自己的名字,从祝到祝柯,再从祝阿到禹城,而如今,这里被冠以槐荫之名。“站在崭新的时期,我们对如今的槐荫区依然信心十足,可以预见,它还将继续承担起作为‘济左走廊’咽喉的重要作用,为济南‘西兴’战略铺平道路。”朱希才表示。

从古城遗址到槐荫福地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为阻挡史思明率领的叛军,守军无奈使黄河决口以阻挡叛军。在汹涌的黄河水冲刷下,当时已经作为禹城县治的祝阿古城随之淹没,部分被冲毁。后来的禹城县治遂迁到迁善村,祝阿城也随之失去了作为县治的资格,被冠以“古城”之名,隐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经历这次水灾之后,祝阿古城旧址又在此后数个时代不断被人重新修缮、建设。”朱希才表示,虽然史书中对于这座古城之后的命运少有记载,但对于当地人来说,祝阿古城的地理概念与地域认同至今仍然在口耳相传中得以延续。据史料记载,直至清朝,还有村民不断迁入如今的古城村,组织群众修建古城的“防捻”。当地老人表示,他们印象中的祝阿古城面积极大,南北有近3里,更在东南西北分设了五座城门。到1950年拍摄电影《林冲夜奔》时,此处还被选为外景地,但此后古城却再无踪迹,只留下已不成形状的少许夯土城墙。

伴随着古城的逐渐消失,一段新的历史在槐荫东部开始发轫。“如果说槐荫西部因古祝国和祝阿古城的存在而文脉绵延,那么槐荫东部则因大槐树和槐文化的存在而芳香四溢。”朱希才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的史料中,有一段关于“神槐”的记载。其中提及此处曾有一株600余年的古槐树,仅树冠覆盖范围便达到了200多平方米,围绕这棵槐树,更有“槐荫濯月,隔帘观雨”的景观,槐荫区的槐树年份之悠久可见一斑。此外,槐荫区槐树众多,足可以称为“槐树遍地”。悠久的年份与庞大的数量,这些槐树到底自何而来?对此,朱希才认为,槐荫与槐树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

1995年初,在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座石室墓葬被偶然发掘而出,经考证,该墓葬应为唐代开国名将秦琼父亲之墓,而通过对碑文的解读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秦琼故居恰巧位于如今的大槐树庄周边。据信,秦琼幼时曾亲手栽种过三棵槐树,其成为显赫人物后,故居又扩建成为了奢华的秦府,太平庄便自此以秦府门前槐树为标志,这便是槐荫区与槐树结缘最早可考的记录。

除此以外,明朝的一次大移民则可能是槐树的另一个来源。朱希才表示,如今槐荫区的住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河北枣强,而自枣强迁徙至此的移民又多是由山西洪洞大槐树启程。而明代前,在如今的南大槐树东首至北大槐树西首间,曾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其中的村庄被称作盘龙庄,众多移民就落户于此,“巧合的是,大量的槐树也是种植于此处”。据此,可以猜测槐荫区槐树应为这批移民寄托对大槐树的怀念之情而种植。彼时槐树漫山遍野,布满了整座土岗,盘龙庄也因此而改名为“大槐树庄”。

由大槐树庄起始,槐树开始向四周遍布,清乾隆年间,大槐树庄按南、北、中一分为三,这三座村庄又在此后随着商埠开辟逐步成为了城市居民区,周围街巷的名称多以槐树派生,槐树便作为一种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了槐荫区的大街小巷。“槐树多,以槐树命名的街巷也多,在槐荫区,槐树成为了一种象征,并最终与地名文化相融合。”朱希才表示,取槐树众多、荫及百姓之意,槐荫区正式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荫及百姓”虽在当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却在之后真的因为槐树成为了现实。当槐树、槐荫与铁路、开埠联系在一起,济南近代化发展中的一段美谈也自此发生。

在槐荫区,有一个被称为“铁路大厂”“红色大厂”的著名地标,那便是于100多年前修建的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全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与产业工会就诞生在这里。对于当地人来说,人们更愿意称它为大槐树机器厂。“这座机器厂刚刚投建时,勘探的德国工程师就是在槐树开花时抵达的,他们被这种景象吸引,当即就在村中的老槐树附近打下了建厂的第一根标杆。”朱希才表示,以这棵槐树为中心,一座机器厂迅速拔地而起,并使得这个本来相对偏僻落后的古老城郊村庄很快成为了济南经济兴盛、文化繁荣的西商埠,福音里、隆新里、德邻里、清繁里等与商埠相关的地名也同时应运而生。

从十里黄沙到“名”传两岸

自北店子入境,至刘七沟出境,在槐荫区境内,黄河河道总长约14.5千米,堤防长度24.28千米,以桥梁众多、滩区低洼、河道弯曲狭窄著称。来到如今的黄河槐荫段,标准化堤防、千亩银杏林、上界生态景观等一应俱全,黄河在河道内安然流淌。但假如将时间向前推移二十多年,此地则又是另一番模样。

据黄河岸边的住户表示,上个世纪槐荫区的黄河沿岸曾是名副其实的“沙土滩”,不仅所有的道路都是土路,更缺少固堤护坡的植物带,家具上也总是笼罩着一层擦不干净的薄土,“无风三尺土,张嘴一口泥”的描述并非夸张。2003年,槐荫区正式开启生态治理,这种情况以肉眼可见的程度逐年缓解。至2016年,融合生态防护、休闲游赏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屏障也正式开始打造。如今,打造完成的“槐荫黄河绿色长廊”已被写入槐荫区“五区一带”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

围绕这条“长廊”,槐荫区开启了沿黄地名文化建设的新尝试。记者了解到,黄河沿线的西张家庄、曹家圈、席家庄、邱庄、鲁唐、范庄等二十余处村庄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不同村庄流传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各自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留下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资源。而充分挖掘这些村庄独特的黄河文化、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槐荫区推动沿黄村庄连片发展,打造了“七星九美十三香”,形成了黄河生态景观带。其中,“七星”即玉清湖街道黄河坝北7个村,玉清湖街道以坝北七村为基,打造沿黄生态景观长廊、露营野奢和养心度假核心区,并立足田家庄遗址,深挖黄河岸边的北辛文化历史内涵。

在美里湖街道,长河落日、田园鲁唐、十里花堤、千亩银杏、湿地碧波、遇见锦鲤、柳梦长廊等九大网红打卡地已于这些村庄内相继完成打造,形成了集休闲农业、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沿黄九美”乡村振兴品牌。据了解,“沿黄九美”是美里湖街道沿黄9个村,而在这一品牌基础上,“沿黄九美·文化记忆”系列宣传活动、黄河岸边过年习俗系列活动、“黄河岸边遇见春天”专题宣传等活动也在美里湖街道接续开展,进一步扩大了“沿黄九美”的社会影响力。据了解,随着文旅品牌打造与地名文化建设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沿黄村落的热度逐年增加,如今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已有数十万之多。

吴家堡街道以盛产黄河大米、黄河鲤鱼、白莲藕闻名,有着“鱼米之乡、齐鲁小江南”的美誉。将沿黄十三个村串联,吴家堡街道以“一村一品一韵”为主题,深入挖掘村庄地名资源,梳理提炼出13个村最具代表性的13个亮点,形成以稻香、藕香、花香、鱼香、麦香等为特色的沿黄乡村名片“十三香韵”。如今席家庄村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吴家堡黄河大米被评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沿黄地名文化得到了充分彰显。

此外,围绕黄河,槐荫区还梳理收集了康熙三渡济水、秦琼饮马邱家老沟河等历史地名故事,发掘“槐荫四宝”等特色农产品,以展现黄河两岸璀璨的地名文化。据了解,槐荫区下一步还将继续全面整合沿黄村庄资源,深入挖掘沿黄片区独特的黄河文化、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充分彰显黄河地名文化内涵。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