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任为
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新貌
2022年9月,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发布《济南市章丘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次月,章丘区文祖街道率先在甘泉村展开试点,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据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2022年数据统计,全村共有334户962人,村集体收入52万元。自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以来,甘泉村打造甘泉文旅项目,盘活宅基地约100亩,建设高端民宿约70余套,总投资1.2亿元。甘泉村村支书张希文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民宿只是一期项目,此项目为村集体年收入直接新增10余万元。未来,将与投资方共同打造“吃住玩乐行”一体化的发展布局,激发甘泉村经济活力。
闲置房屋利用难
文祖街道甘泉村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驻地东3公里处,四面环山,形如聚宝盆。甘泉村原有三泉,因泉水甘甜清澈而得名,故取名三泉村。村里不只有甘露泉,“先有流苏树,后有甘泉村”的说法代代相传,一棵高13米的流苏树自800年前在这里扎根,是迄今山东省内发现的最早的流苏树。
记者了解到,甘泉村共有334户962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14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人,是章丘区有名的“长寿村”。除此之外,因甘泉村四面环山,山林面积达一万八千亩,耕地面积仅有两千余亩。
此前,耕地面积少、村内人口老龄化、先天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等因素,造成甘泉村经济停滞不前。售卖谷物成了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村民收入微薄,加剧了当地人才流失。2003年开始,甘泉村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镇,长时间搁置的破旧房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得不到利用,成为了甘泉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破旧宅基地再利用
2022年9月,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发布《济南市章丘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次月,文祖街道甘泉村成为试点。如何盘活宅基地?怎么盘活宅基地?对此,章丘区文祖街道给出答案,实行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
文祖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涛向记者介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盘活沉睡资产,发展乡村振兴。以此吸引城镇人才走向农村、发展农村,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城乡大融合的必经之路。“我们开展了很多次调研,也开了很多次会议,讨论村里宅基地怎么退出,如何退出,村民退出后这个宅基地做什么。从去年10月,我们已经开展了对甘泉村宅基地的退出工作,边退出边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张涛说,甘泉村内中间区域有约100亩左右的宅基地资源,多数是村民个体所有,有部分属于村集体共有。“村里的小伙子大多去了城镇发展,部分村民搬去了新村居住,只有少数村里老人还住在那里。这片区域的房子多年无人居住,房屋破旧,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重点。”让宅基地聚散为整,成为可利用资源行动刻不容缓。
寻求投资主体
一边劝村民退出,一边寻找投资方,两条工作路线同时进行。甘泉村村支书张希文告诉记者,目前的方案就是按照一平方米500元左右的价格,将村民的房子卖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寻找投资方谈合作,“他们(村民)的房子一般是两三百平方米,按照宅基地的情况不同,为村民补偿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把宅基地集中在村集体,由村集体和投资方合作。这是甘泉村给出的答案。张希文说,这样做的优势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和村民个体合作,“合作过程中有村民反悔不做的,二十年后村民与投资方合同到期了有村民不再续约。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现象对于保护投资方利益和村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而村集体直接与投资方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据张希文介绍,自去年10月,章丘区文祖街道和甘泉村积极寻找投资方。期间有10余家投资方来到甘泉村调研,从甘泉村离开后,这些来调研的投资方无一例外再没打过后续电话。“我们是只把宅基地的使用权卖给投资方,自国家三证合一后,投资方拿不到使用权的证件,合作缺少保障。另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很多投资方缺少资金。”
开发旅游
今年5月,甘泉村成功找到投资主体并签订了一期项目合同,由济南甘泉流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规划宅基地上建设高端民宿约70余套,总投资1.2亿元。
济南甘泉流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仁贵告诉记者,他是章丘人,投资甘泉村本就有乡土情怀,想回报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他与甘泉村合作经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和合伙人来了至少二十余次。“甘泉村和省道相邻,交通方便。而且甘泉村四面环山,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适合开发旅游。前几天下雨我还来了一趟,远远望去,甘泉村山上云雾缭绕,非常美。”
于仁贵说,这样的合作能把村里的资源利用起来,更好挖掘甘泉村旅游资源,我未来想把这里打造成“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商业综合体,“前期我就可以直接拿出钱,用于那些退出宅基地村民的补偿。另外,以后每年还会有分红打到村民账上,还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再就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甘泉村已经有93户村民把宅基地交给村集体,多数村民已经签订合同并领到补偿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