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玫瑰之都、泉水之乡”,走进“玫瑰之乡”平阴县

2023-07-31 09:40:2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 通讯员 王泽泉 张元振

平阴黄河段

横卧于济水之南,静立于东原以北,成就于群山守望与河流安澜,扼守山水之势而连通长城与黄河。“杏坛遗响”的遗存追溯先贤智慧,于曲阜外见证儒圣求索,“坐怀不乱”的传说彰显古哲品德,在黄河之畔映照和圣行迹。玫瑰花开千年,在黄河与泉水的滋润下绽放别样芳华,山川并立,日月轮转,终成黄河入济之门户。

走进济南市平阴县,一同欣赏别有风情的“玫瑰之都、泉水之乡”。

平阴黄河岸边

群山之阴、大河之阴

黄河一路下行,遍历古东原之地的千里沃野后,又迎来了群山纷至沓来、梯次排开的巍峨阵列,至此深入齐鲁腹地,开始了其与首府济南漫长而缠绵的缘分。这里,一座名为平阴的小城静候黄河的流经。

史书记载:尧的一支后裔封于“铸”,又有商朝时期,商人的一支后裔郑人被封于此,在平阴之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铸”与“郑”便暂时代称此地。与有关平阴漫长文明史的侧面记载相呼应,更直接的证据则出现在近年出土的一系列古人类遗址中,这些发现将平阴人类活动史推进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中的周河遗址群的村落规模已达10万余平方米,足以证明平阴当时就有着高度发展的文明。”文化学者展恩华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道。

走过漫长的史前岁月,平阴这一地名的出现,进一步暗含了其与黄河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大野既潴,东原厎平”的地理变迁催生了齐鲁大地上巨野与东平两座千年古县,那么其与泰山、济水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平阴”的直接出处。据了解,古东原以北是连绵的丘陵群山,为泰山余脉,而更北方,有济水故道穿行而过,“在地理方位中,山之北为阴,水之南为阴”,展恩华说,取“东原厎平”之平,又取“山水之阴”的阴,便是平阴之名在地理上的源头。

《左传》载:襄公十八年,晋平公会诸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一场2000年前的诸侯会战使平阴正式以地名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而此前,同样有一座“平阴邑”屹立于这一齐鲁交界之处。“平阴县的‘前世’正是这个平阴邑,但当时的地点并不在如今的平阴县城,而是县城东北大约10公里处的孝里镇东张村。”展恩华表示,这片济水以南、泰山以北的狭长地带,古时又被称为“济右走廊”,是春秋时期通往齐国西部国土的必经之道。尤其是此地南为鲁国,北是晋国,往西不远是卫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有哪个国家将此处‘拦腰斩断’,齐国西部就彻底成为了飞地,所以齐国不得不在此设邑。”

身为地理交接之要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处所,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亦使得黄河与长城于此交响。据《管子·轻重丁》记载,平阴邑为“阴雍之地,非谷之所生”,常有水患发生,作物种植受到影响。为此,齐国人修堤筑坝,一方面防水患漫城,另一方面让民众得以耕田种地。“随着楚国的逐渐强大,齐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楚国入侵,齐国人在堤坝外侧挖掘深沟,取土加宽加高堤防,引来济水,使之成为护城河。”展恩华表示,此段巨防的修建使其从一项水利工程转变为军事工程。这种转变又在后来直接促成了齐长城的出现,使之成为了中国长城的鼻祖。

自春秋以来,历秦皇汉武、三国两晋,在平阴邑之后,汉朝时曾短暂设立平阴县,又有卢县、榆山县等曾被先后划定为此地名称。隋朝大业年间,平阴县正式被长期定名,其位置也从平阴邑旧址迁至如今的行政区划,当下的“玫瑰之都、泉水之乡”正是从那时兴起。

 

平阴县玫瑰镇夏沟村地名文化馆

二圣故地,人杰之所

“阴有所成就,便能控阳而不散,固守根本,深沉、纯净、有智识由此成了地区的特征。”在平阴本地学者看来,平阴之“阴”既是一种地理特性,也是一种人文风貌。山之阴与水之阴的交织影响,泰山与黄河相互连携,造就了平阴与周边地区不尽相同的文化底蕴,“平阴的人、事、物都自有一种沉静而泰然的品性。”展恩华表示,作为和圣降生之处、儒圣讲学之所、“黄石”安歇之地,平阴的地名文化极为丰富。

《荀子·大略》说:“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一段美谈,也成为后世评判道德境界的重要标准,但少有人知道,虽然被认为是柳姓的源头,但柳下惠并不姓柳。“柳下惠原本以展为姓,是鲁国王族后裔,所居的柳下邑,就是今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展洼村一带。”展恩华表示,在这片春秋时期的齐鲁交界处,如今平阴、东平、肥城的三县交界之处,流传着许多柳下惠脍炙人口的传说。

“以展洼村为中心点,如今的展氏族人已辐射周围几十个村。”展恩华说,鲁国灭亡后,展氏宗族为避难曾逃离鲁国,至明洪武年间,柳下惠六十八代孙又复迁回原址,并定居至今。据了解,如今的展洼村长期为展姓聚居村落,存有清朝及民国年间所修的五部《展氏族谱》,另据多部古县志记载,清代以前,展洼村处尚存有“和圣祠”。附近的人们表示,作为曾经的“柳下邑”,展洼村附近至今仍存有数个“柳沟”村,分布在平阴县孝直、孔村两个乡镇的汇河两岸,始终保留有植柳的习惯。

距展家洼西北方向约10公里处,一座与五岳同为中国三十洞天之一的孔子山矗立于孔村镇内。史书记载,春秋时孔子曾在山上的教书堂中讲学,后人为其修庙纪念,并将原本的紫盖山改名为孔子山,连带山下的一座村庄也被定名为孔子村。“孔子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上有着曲阜以外唯一的一处‘孔子教书堂’。”展恩华表示,“孔子山、孔子村与以村命名的孔村镇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鲁哀公十二年,69岁的孔子曾两次至紫盖山游历。《庄子·渔夫篇》曾写道:“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据明代平阴县儒者刘敬业和张承宠考证,“缁帷”就是平阴的紫柳河。又有传说邑人听闻孔子的车马声,纷纷挂起灯笼为孔子照明,在路旁点燃火堆为孔子驱寒,为圣贤“照廷”。直至今天,平阴县仍有除夕夜在家门口点火堆,为圣贤“照廷”的习俗。

北宋年间,“孔林书院”在山上落成,此后“杏坛遗响”的名称便同时叫响,更成为此后的平阴县古八景之一,自元至清,平阴本地均保留有每年祭祀孔子的传统,孔子庙常年游人不断。如今,沿山路上山,已看不到任何建筑遗迹,但还能看到散落在道路两旁的青砖巨石与巨大碑座,提醒着人们这里过往的繁华。在孔子村东侧,至今还立有一块雍正年间的“杏坛遗响”碑,据说它与山上的东汉“杏坛遗响”碑相对,两者相距999鲁班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阿镇北的谷城山下,一座祭祀黄石公的庙宇为平阴地名留下了一个独特传说。据当地人表示,此处是张良为祭祀黄石公所立,最初修建要追溯至汉代。传说黄石公传授张良兵法后,临别时曾嘱咐张良在13年后的谷城山下寻找一块黄石,最终张良便寻至此处,修筑庙宇予以纪念。此外,距平阴县城18公里的前转湾村,一座“廉氏故居”同样拔地而起,为廉颇第48世孙廉正迁入平阴后修建。“在各方努力下,这一建筑在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阴县民政局局长李甲斌告诉记者。

平阴县孝直镇孝直乡村记忆馆

玫瑰之乡,东阿故镇

“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开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在本地流传甚广的这首《竹枝词》,可以说是平阴县玫瑰种植盛况的生动描写。起源唐宋,历久不衰,平阴盛产玫瑰,故而又有“玫城”之称。

“四周环山,谷地狭长,黄河穿流而过,土层深厚疏松,气候光照适宜,稀有的褐土资源与甘甜的泉水灌溉共同使平阴成为了种植玫瑰的天然场所,也让玫瑰成为平阴一地的最佳代名词。”谈到平阴得天独厚的玫瑰种植条件,李甲斌颇为自豪,在齐鲁大地黄河岸边,牡丹、玫瑰遥相呼应,玫瑰不畏贫瘠、自在奔放的性格,成为平阴一地“黄河特质”的真实写照。“泰山岩岩,黄河雄浑,玫瑰从未凋谢。”

在玫瑰镇夏沟村老村址,一座玫瑰主题乡村地名文化园区向外展示着平阴尤为独特的玫瑰地名文化。在其中的地名文化展厅中,一张“社区道路规划示意图”悬挂其间,村落规划、前景展望均被清楚地标注出来。“这里的每一个老院子都是一座小小的‘博物馆’,都有地名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加持。”李甲斌表示,通过建设地名文化主题街展示乡村地名文化记忆,又与老物件复原、玫瑰种植培育、古屋修缮改造、非遗传承、电商直播等多种方式结合,既做大做强地名文化标志建设,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座样板,使老村落焕发了新生机。

游玫瑰湖、赏玫瑰花、品玫瑰茶、吃玫瑰宴……在平阴,“玫瑰之旅”已成为济南近郊游的一大亮点。“国家林业部将平阴命名为‘中国玫瑰之乡’,看中的就是平阴玫瑰的精神与其文化的本土属性,玫瑰文化与平阴的山川气度最为契合。”李甲斌表示。

“说起平阴县,不得不提的还有东阿镇。”展恩华表示,至少在春秋时期,东阿镇就已经是一座名城。因据传神农于此种植五谷,又得名谷邑,后齐桓公又将此处作为管仲的食邑。名为东阿,却位于平阴,隔黄河与对岸的东阿县遥遥相望,此为何故?对此,展恩华表示,“黄河的改道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由于河道的数次变迁,周边地形地貌发生了数次变化,使得东阿镇与平阴位于黄河同侧。”至解放战争时期,出于种种现实考虑,最终将东阿镇划入平阴县,“无论如何,东阿镇作为一个千年名邑、历史名城的地位从未更改。”2003年,东阿镇也因阿胶制作技艺,同茅台镇、景德镇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

如今,每年进入春季,随着东阿镇北市村的4000多株樱花陆续开放,一年一度的“花开北市樱花旅游节”也同步开幕。融入“好时”“好景”“好食”“好物”等乡村旅游要素,传统大集怀旧、春分农事研学、民间技艺展演、特色美食品鉴、主题摄影回眸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开展。“利用东阿镇得天独厚的地名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我们设计了一处绝佳的旅游体验胜地,全力打造了‘花开北市’这一靓丽的地名文化品牌。”东阿镇文化站站长王化琦表示。

 

玉带河

金山玉带,黄河情缘

虽名为平阴,但“平阴不平”是当地民众的一个共识。事实上,平阴境内多山,脉络整体呈西南走向,形成了连绵不绝的雄浑之态,山形奇特,峭壁耸列。在黄河进入东平的伊始,便能遥遥看到一座山相迎而来,这座名为“阳谷”的山,东连风景名胜狮耳山,脚下是滚滚黄河,隔河而望的则是东阿县鱼山,向西直通一望无际的鲁西平原。在这里,黄河绕过一个近乎90度的大转弯,自此继续向北缓缓流去,打开入济通道。

玉带河畔,杨柳知秋。玉带河碧波清澈,斜穿过平阴的一部分。石块堆砌排列出岁月的年轮,土黄色的砖瓦与绿树相互映衬着时光的宁静……发源于平阴县南部的山区,玉带河缓缓流淌,并最终南入黄河。这条“玉带”同样串起了相互紧邻的6座村庄,成为了彼此错位发展、连片谋划的契机。“6座村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禀赋与性格,围绕玉带河,它们通力合作、通盘谋划,成为了发展自身最好的途径。”平阴县民政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易胜明表示,无忧东唐、福地西唐、文韵南石、田园北石、悠然庄科、五贤彭庄……这些充满韵味又凸显各自特色的名字,是6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落的主题,真正做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丰富的黄河地名文化,为平阴带来了无数地名印记。在孝直镇,一座孝直乡村记忆馆于近年落成,建有汉画像石馆、民俗厅、肉石展厅、汉陶民瓷厅4个展览馆。“充分利用村内地名文化和历史资源优势,我们以明朝河南禹州知州祝邦荣的祖宅为基础,在有关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共同协作下,最终建成了这一展览馆。”平阴县孝直镇副镇长张宪表示,在安城镇张天井村,县民政局与村委会共同组织了当地老年人与志愿者重新整理本村地名文化的来历和传说,并建设地名文化展示墙、文化墙予以记录宣传,“以这些黄河地名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写好地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